【摘 要】
:
大直径灌注桩的承载力相对较高,其变形也相对较小,而且适用面广、操作相对简单、更环保。随着许多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作为高层建筑与桥梁主要基础形式的大直径灌注桩基础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直径灌注桩的承载力相对较高,其变形也相对较小,而且适用面广、操作相对简单、更环保。随着许多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作为高层建筑与桥梁主要基础形式的大直径灌注桩基础的使用量占据着很高的比重。但目前为止,由于桩土体系的复杂性,还没有一种较为精确的研究方法来计算一般单桩的承载力。对大直径灌注桩而言,目前的理论已不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因此,对大直径灌注桩进行各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过往国内外相关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在兰州市某Q4黄土地区进行了现场试验。设置的试验桩有三根,其中的一根被选取并进行了分析。试验桩的直径为800mm,桩长为20.1m。试验桩只进行了承载力测试,桩身的前10m每隔一米对称埋设一对钢筋应力计,后10m每隔2m对称埋设一对钢筋应力计。试验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对大直径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大直径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问题,荷载沿桩身的传递分布状况,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发挥情况,以及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分析等。以下为本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试验结果,得到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与沉降—时间对数曲线,深入分析桩顶荷载与桩顶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桩端地基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三个主要变形阶段。同时,根据陡降型P-s曲线的判别方法,得到试验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及其承载力特征值。(2)对试验得到的桩身轴力分布图进行分析可知,轴力沿桩身入土深度呈非线性衰减趋势,且随着桩顶荷载等级的增大,轴力曲线越来越趋于平行,尤其是加载到最后两级时,轴力曲线几乎是平移过去的,说明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已非常接近极限。在桩顶荷载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到桩端的轴力一直占据桩顶荷载很小的比例(约占10%),即在工作过程中桩基的桩顶荷载主要是由桩侧摩阻力来承担的,该试验桩明显属于摩擦桩。(3)总体上看,在桩顶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先不断增大,之后不断减小,最后继续增大;桩顶荷载等级增大,桩侧摩阻力也随之变大并逐渐趋于一稳定值;在试桩入土深6m左右和20m上分别出现了桩侧摩阻力的两个极大值;在试验桩入土14m左右处产生了负摩阻力,试验桩中性点位置出现在13m和15m桩身处。(4)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结合相关理论计算画出了桩端阻力—桩端位移曲线图,分析桩端阻力和桩端位移之间的关系后,得出了指数形式的荷载传递函数。(5)从整体上看,每一处土层对应的桩侧摩阻力都随着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至趋于一个稳定值,表现出了桩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相对位移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不同深度侧摩阻力的大小还与其土层的特性互相对应。(6)分析了桩端地基土的弹塑性变形情况以及桩身和桩端的回弹情况,得出了试验桩的弹性沉降和永久性沉降。
其他文献
在科技水平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都被引入建筑设计方面,为技术人员的职能发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那么在本文中,将主要对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
为了解决目前普遍认可的锚杆支护理论缺乏统一解释的问题,提出了锚杆支护平衡力系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工业试验研究。把锚杆端部托盘对巷道表面产生的压应力和锚杆锚固段在
微型燃气轮机(微燃机)发电系统将是第二代能源系统的一个最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被能源专家形象地比喻为第二代能源系统中的“个人电脑”。本文针对微燃机发电系统的特点,采用双向电压型PWM变换器作为该系统的起动/发电功率变换装置。然后分析了微燃机发电系统起动/发电控制的基本理论,起动运行时采用闭环矢量控制,发电运行时采用电压矢量定向的PWM整流控制。在此基础上,用MATLAB7.3/Simulink6.
浮筏隔振系统是在单层隔振系统和双层隔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隔振系统,是最具前景的隔振系统。它隔振效果好、结构紧凑以及能够更好的抑制振动能量在系统中的传递,使船舶在动力装置的振动下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大幅降低,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减振降噪隔振装置,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航行器中。由于实际浮筏隔振系统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对稍微复杂一些的结构解析方法无能为力,往往要借助于数值方法。因此,本论文采用解析方法和
由于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导致能源日益枯竭,能源危机逐渐显现,使电力行业面临更加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单纯依靠提高供电侧供电能力来解决供需紧张,已不能满足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这不仅要求发电侧有义务节能减排,同样用电侧也有义务。用电侧节能减排主要依靠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负荷管理手段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对于类型为无功问题为主的电气化铁道电力系统,就如何减小RPC的容量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该文主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方面,对新设计的RPC,减少其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对已有R
谐波和电压闪变抑制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系统
电力系统是一个随机特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在研究系统电压稳定性时,应用确定性稳定裕度指标进行评价,其结论必定过于乐观,因此有必要计及各种随机因素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考虑随机潮流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估,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随机干扰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阐述了目前研究静态电压稳定的主要内容及各种分析方法,介绍了电压稳定的研究机理以及评价指标。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稳定的分布式评估与控制,提出应用
传统的飞行器设计模式是经典的串行模式,随着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多目标优化设计能够同时考虑多个方面
微电网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与大电网的协调和互为支撑,是发挥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优势的最有效方式。微电网技术中,逆变器的协调控制是微电网研究的核心问题。本课题以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下的逆变电源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逆变电源的等效输出阻抗控制策略。另外,由于电网中负载大多为阻感性负载,若逆变器在低频时为阻、感性输出阻抗,那么当微电网受到大量的非线性阻感性负荷冲击时,阻性或感性逆变电源会引起逆变器输出电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