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十八岁在《台湾日报》上发表《逆流》起,洪醒夫开始了其小说创作生涯,小说集《黑面庆仔》《市井传奇》《田庄人》《怀念那声锣》先后集结出版。他两次获得吴浊流文学奖小说佳作奖,在台湾乡土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被称为“纯正乡土文学”的新世代传人。他的小说创作是以乡土世界及其中的乡俗小民为关注焦点的,通过对农民悲苦生活的描写呈现社会转型期农民的心理流变。洪醒夫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组织小说并且通过叙写人物的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十八岁在《台湾日报》上发表《逆流》起,洪醒夫开始了其小说创作生涯,小说集《黑面庆仔》《市井传奇》《田庄人》《怀念那声锣》先后集结出版。他两次获得吴浊流文学奖小说佳作奖,在台湾乡土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被称为“纯正乡土文学”的新世代传人。他的小说创作是以乡土世界及其中的乡俗小民为关注焦点的,通过对农民悲苦生活的描写呈现社会转型期农民的心理流变。洪醒夫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组织小说并且通过叙写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他从彰化乡土走进都市,再次审视乡土时带了一种平视的目光,对深处贫苦生活的农民满怀悲悯之心。与同时代的乡土文学作家相比,洪醒夫更注重对传统的回归,其小说中有不少关于传统戏剧、传统宗教的描写。因此,本文从洪醒夫小说的乡土叙事出发研究其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人物群像塑造、叙事策略、创作意义。第一部分是社会转型期的乡土叙事主题。这一部分也是本论文最重要的章节,笔者通过对洪醒夫小说的乡土叙事主题的探究,从而呈现台湾社会转型期的乡土小说创作共同的叙事焦点。乡土关怀、精神构图、城乡对立书写的主题在洪醒夫的小说中占据主要的位置。其中,乡土关怀体现在农民的现实处境与生命哲学方面;精神构图体现在小人物的卑微与神圣方面;城乡对立书写体现在利己主义与社群意识方面。第二部分是台湾农民的群像塑造。笔者从贫困农民形象、农村妇女形象、病残农民形象这三种类型入手探究洪醒夫对人物群像的塑造,从中展现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洪醒夫致力于书写农民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呈现台湾农民的共同性格时也在展现着台湾农民性格的多样性。第三部分是多元化的叙事策略。笔者从古典小说和民间传奇的融会、戏剧化结构与叙事层次这两个方面入手探究洪醒夫小说多元化的叙事策略。第四部分是创作意义。传统如何现代是洪醒夫在小说创作中所思考的重要问题,他的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传统如何现代的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呈现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道路交通、服装服饰、电子制造等领域对特殊功能微结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微结构功能表面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制造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全反射棱镜具有超高的逆反射效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微结构功能表面,但其拓扑结构复杂,制造难度极大,传统模具整体加工方法已无法满足加工要求。因此,采用在多块薄片端面加工棱镜结构,然后拼接组合成一个完整全反射棱镜阵列模具的加工方式。全反射棱镜结构阵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有关农业的民间信仰广泛存在,且种类繁多。普通民众对于农业保护神的信仰因为有限的科技水平、较低的科学认知而显得十分虔诚。其中龙王作为行云布雨,执掌祈雨的水神在诸多农业保护神中脱颖而出。加之近年来有关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拥有民间信仰与农业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龙王信仰进入了作者的研究视野。本文依托石国伟老师的“山西祈雨仪式与酬神演剧研究”国家课题,对城镇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癌性厌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4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肿瘤患者食欲症状问卷(CASQ)、疼痛视觉模拟量表、癌症复发恐惧问卷(FCR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癌症疲乏量表(CFS)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癌性厌食水平与相关心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癌性厌食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24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融合数据、智能、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实体企业应运而生,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开拓了新局面,但当今社会对实体企业转向新实体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都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当下实体企业发展现状,以揭示促进经济发展内在的特点和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做好未来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草峪村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三合镇,地处太岳山草峪岭的西侧,海拔较高,茂草荒坡之地较多,且人烟稀少,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受战争迫害或饥荒灾害等原因导致流离失所的大量外籍灾民的迁居之所。加之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这些灾民便常年在此拓荒开垦,长期定居于此。草峪村因此成为移入民“青睐”的落脚地,逐渐形成华北典型的移民村落。作为华北典型的移民村落,古县草峪村移民来源广泛,其中以山东人居多,还有小部分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仍影响整个西方的文化。他所关注人的灵魂和谐和以美浸润心灵,都体现了美育思想。而柏拉图对于美育并没有明确定义,美育一词是由席勒首次明确提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育思想的先声,尼采高度称赞席勒的思想让德国人变得年轻。可见,席勒的美育思想从心灵上塑造了德国人。于是,本文基于席勒对于美育思想的阐述,分析出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此外,席勒认为“现时代远没有为我们提供
纵观中国当代美学的历史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美学流派,这其中就包括生命美学。潘知常是生命美学的首倡者,提出了以生命作为美学的现代视界,这极大地区别于实践美学主张的实践本体论。在思想的生成过程中,潘知常以生命存在为根基,将儒家强调的道德、政治层面的生命转为对审美层面的生命的讨论,并吸收道家学派中的自由观,展开对追求自由境界和生命无限的阐述,而佛家慈悲为怀的观念又为潘知常倡导的“无缘无故的爱”提供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