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文明本质上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文明,我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都是由漫长的小农生产酿造的。因此,只有理解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社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对农民来说,既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还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农民对土地价值的认知如何、依赖程度怎样、对土地产权的判断和意愿如何关系到他们如何对土地进行决策,是抛弃、转让还是留守。这些决策行为将影响到农村的土地流转、阶层分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社会变迁的进程。因此,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农民的土地意识是一个与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息息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研究从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假定农民是理性的,他们的行为受到其所处环境和在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心理与主观认知的影响。在这个基本理论假设的指导下,本研究提出了两个具体假设:一是农民的土地意识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农民的土地意识受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土地经营状况的影响。
笔者用调查所获的数据资料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农民的土地意识依然强烈,并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征;二是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的土地意识有一定影响;三是农民的个人特征和家庭因素对其土地意识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农民土地意识这一问题上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进行探讨。主要有:一、城市化与农民的土地意识;二、社会制度变迁与农民的土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