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国内农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进出口并重的贸易格局逐渐显现,产业内贸易成为农机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理论,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把握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首先确定了农机产品的统计范围,将贸易口径下的123种农机产品分为10大类,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的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三个基本特征。我国农机产品的进出口同时快速增长,进出口产品集中在内燃发动机及其零配件等3类,主要进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农机产品总体、分类农机产品以及我国与他国的贸易中,都存在着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而,运用GL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度,主要从农机产品总体、分类农机产品及我国与7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三个角度展开。从1992年到2005年,农机产品总体的GL指数值从0.28提高到0.7,10类农机产品中排灌提水机具及凿井机械等7类产品的GL指数值大于0.5,我国与7个贸易伙伴中的5个发达国家的GL指数值上升明显。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贸易的主要形式逐渐从产业间贸易过渡到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和水平型是产业内贸易的两种类型,明确产业内贸易的类型是产业内贸易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采用GHM方法,首先计算了各组产品的进出口单位价值比,判别出进出口产品的差异类型,然后,分别衡量了低质量垂直型、高质量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机产品98%的产品组的出口质量低于进口质量,进出口产品间的差异属于低质量垂直型。在总体、分类以及双边三种情况下,我国农机产品的高质量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值都接近于零,低质量垂直型是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特征。本文进一步分析和检验了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成因。首先,基于F-K理论模型,导出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4个影响因素,并着重对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方向进行了分析。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了这4个因素对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其中,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的影响显著,而产品质量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两国的收入水平差异由于造成了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被剔除。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缩小我国与贸易伙伴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将会促进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运用7类农机产品1992-2002年的面板数据,对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规模经济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要素禀赋条件可以解释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对我国与印度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类型特征进行了比较。中印两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都是低质量垂直型,但印度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印度采取的与国外合作的发展方式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类型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解决了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成因问题;对发展农机产品贸易和提升农机产品竞争力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