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大学生自我关怀干预的行动研究——以叙事疗法为框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省文化”、“耻文化”盛行,强调“严以律己”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自我关怀的培养及心理干预在我国教育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惯于自我厌弃、自我苛待,因此身心备受折磨,遭遇诸多现实困扰。所以,立足我国社会现实及传统文化资源,基于本土大学生心理特殊性,探索适用于该群体的自我关怀干预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即以叙事疗法为骨架,以促成来访者自我关怀为目标,探索适用于本土大学生的自我关怀理念及干预方案。研究者以实习咨询师、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身份,立足于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展开行动研究。以“大学生自我关怀叙事成长陪伴活动”为主体,历时10个月400余小时咨询、访谈与其他干预实务,深入了解目标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此明晰该群体自我关怀干预需求,设计整体干预方案;并在实际干预工作中,根据来访者的成长干预发展阶段及具有普遍性的阶段性阻抗,完善具体干预方法。研究发现,目标来访者群体往往幼年期本体安全感、基本信任、真实感与控制感受损,此四者的缺失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负向循环逐渐强化,最终致其不知己亦不爱己,引发诸多现实困扰。本研究结合传统文化理念,将自我关怀内涵定义为“爱己成己”,即以爱己之心探索真实自己、成为真实自己;并纳入契合具身认知理念的传统养生观对干预理念进行本土化改良,然后将其纳入到叙事治疗的框架之中。本研究将自我关怀干预分为两大时期,并以叙事疗法为基础,下设二十余种具体干预方法,以循序渐进、授之以渔,唤醒来访者自我关怀、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使其成为疗愈自我的专家,重握生命主导权。干预结果显示来访者自我关怀、真实性、安全感均获得显著提升,诸多品格优势亦得到极大唤醒与彰显,爱人、助人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这充分印证了传统文化中爱己、明己、成己即有爱人、明人、成人之力的理念;亦充分满足了本土来访者自胜自强、立己达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因此,本研究的干预理念及成效亦与积极心理治疗观极为契合。综上,本研究基于难以自我关怀的本土大学生群体特征及现实干预需求,对自我关怀干预、叙事治疗、具身心理治疗皆进行了本土化改良,亦对积极心理治疗理念及方法做了本土回应,可为后续相关本土心理干预提供相关资料及干预方案参考。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时间,来自病毒的死亡威胁和封闭的隔离环境使人们陷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当中。很多人因此产生精神创伤,形成创伤记忆。防疫形势下,人们的信息获取与交流重度依赖数字媒介空间,媒介深度参与到人们的记忆建构当中。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的创伤记忆如何通过媒介书写?本研究以媒介记忆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沿着“记忆什么”“为何记忆”“如何记忆”的路径,从新冠肺炎疫情创伤记忆的媒
学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不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推动者,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学生的成长进步、学校的改革发展与教师组织信任密切相关。而目前对组织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在教育系统中相关研究甚少。因此,对教育领域内中小学教师组织信任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学位
社会分层是一种群体间存在高低差异的结构。社会流动性体现着机会公平的高低。社会流动性强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即使个人处于社会底层,仍可通过努力打破社会分层并实现阶层跨越。“知识改变命运”曾是社会流行的口号,现在继“富二代”“官二代”以后,又产生了一批“学二代”,人们对于实现阶层跨越愈显焦虑。教育程度与社会阶层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教育对于职业、地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教育一直是社会
学位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教育传播模式的变革,人们逐渐开始采用移动化、数字化的新型在线学习方式,在线教育正在日益成为知识传播的主流模式,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趋势。出于对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中小学教师也正在成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主要使用群体。本研究从中小学教师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这一研究情境出发,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为例,对国内外关于在线教育、感知价值和使用意愿等相关文献
学位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国内在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数量高达274万款。各类APP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其背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储存等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强势支持,应用程序经济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可供性理论自2017年被引入国内不过数年发展时间,却引起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从社会存在的角度来看,传播设计的物质实践产物,如人机交
学位
协同治理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给予了公众充分表达情感意见的方式与空间,在成为观点交锋的“情感场域”同时,也成为了情感动员的重要工具。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舆论场上真相与谣言交织,作为公众与政府对话平台的政务微博更应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的重任,因而情感动员策略的选择成为政务微博履行这一职能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诠释包裹”框架分析,总结提出封城期间政务微博“武汉发布”的五大情感动员策略。通过分析
学位
移动短视频社交媒体通过短小有趣的视频内容在数以亿计的用户之间建立联结,其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然而,对眼球经济的过度追逐、平台审核机制的滞后等原因导致其内容出现血腥暴力信息、版权侵犯等伦理失范问题。用户作为媒体伦理关系的核心行动者之一,被赋予监督举报不良违规信息的责任,因此研究用户在移动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中如何从发现伦理问题到实施伦理行为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媒体伦理和伦理决策领
学位
随着数字技术对人们感知和使用媒介的影响力增强,关于粉丝数字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大众媒介时期传统的粉丝借助内容生产、制作与传播表达情感和态度。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技术重构了粉丝参与的形式甚至符号意义系统。粉丝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粉丝,她们借助算法实践和数据生产参与饭圈活动。粉丝通过深入研究平台的算法逻辑,不遗余力地为偶像打榜、控评和反黑,制造出远高于正常范围的数据热度。由此引发的种种媒介事件严重损
学位
从多元现代性理论出发,本文对我国综艺节目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爬梳,从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旨归、观照本土经验的内容呈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事传统、标识东方美学的影像风格四个方面,探寻综艺节目“中国性”的建构路径,并从本土化内容坚守文化民族性、风格化语言提高文化可见度、平台交往构筑文化共同体三个维度,回应当下综艺节目如何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境中实现“中国性”话语表达的边际超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如何动员人民群众积极防疫成为了关键问题。在基层动员实践中,防疫标语作为重要的动员媒介,不仅被悬挂、粘贴在各种线下场景中,还出现在微博空间内,成为了微博热搜榜的常客。本文关注防疫标语如何在微博场域内实现共意动员,主要关注防疫标语文本制作者、微博议题构建者、普通微博用户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明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共同认知,这些认知又如何在共意动员中发挥作用,本文选择“文化记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