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根本要素,人才培养初期的基础教育建设的均衡发展一直受各界学者密切关注。但基础教育资源一直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战略的实施及武汉地区基础教育的需要,针对基础教育科学空间化布局的需求与日俱增。空间分析是研究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武汉远城区为研究区进行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分析希冀对全国大型城市基础教育配置研究产生推动作用。因此,了解武汉地区基础教育内部的空间变化特征十分必要,空间可达性及均衡性研究对武汉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空间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基础教育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基础教育资源即小学、中学校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居民点、人口及道路等辅助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武汉市远城区2007-2017十年间基础教育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武汉市基础教育资源在这十年间的可达性及其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市基础教育资源综合评价标准,全面分析了武汉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可达性及均衡性,并针对研究发现做出了相应的布局优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资源在2007-2017年间数量持续减少,2007-2012年间减幅更为明显,小学数量减少更为显著。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资源在2007-2012年间有明显向中心城区靠拢趋势,但此现象在2012-2017年间又有所消退。小学及中学的空间变化现象更集中于新洲区及江夏区。(2)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2-2017年间此趋势有所缓解,各远城区教育资源在空间可达性方面均较十年前有所降低,其中江夏区在经历十年空间布局调整后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的各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武汉市远城区平均水平。(3)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在2007-2017年间先降低后有所回升,2007-2012年是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综合下降的五年,武汉市所有远城区基础教育配置综合评价均有较大降低,新洲区20.1%的降幅在武汉市所有远城区中最为明显,2012-2017年武汉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大部分地区均有所回升,黄陂区仅有微小降幅,汉南区降幅也明显回落。东西湖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在武汉市所有远城区中位列第一,蔡甸区则紧随其后,江夏区则排名末尾且与其他远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相差较大。(4)针对武汉市远城区2007-2017年间数量不断减少,空间可达性下降问题,结合基础教育资源综合评价结果,本文建议增加教育支出以协调地区发展,并针对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服务覆盖度较小问题,提出增强武汉市中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以扩大其服务半径建议,同时基于网络分析得到的最优路径进行相应服务区调整,并对弱势地区辅以社会经济、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倾斜扶持,达到科学性均衡化发展武汉市远城区基础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