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BMP-4、5、6、7在脑损伤并骨折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脑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为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110只,测量体重后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10只,B组为单纯胫骨骨折组50只,C组为脑损伤并骨折组50只,B组建立胫骨骨折模型,C组予以改良Feeney撞击器建立中度脑损伤并骨折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包括动物体重,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活动情况,进食量,饮水量等;脑组织损伤情况,实验后第1、2、3、5、7周取C组动物脑组织,行组织病理切片后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损脑组织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骨折的线表现:术后第1、2、3、5、7周对B组和C组拍摄正侧位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BI一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骨痂的灰度值;观察骨痂大小,从膝关节处离断手术侧胫骨,以游标卡尺测量骨痂的最大长度;骨痂的组织学观察,取出骨痂,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骨折局部血肿、骨痂组织结构变化等。分别于1、2、3、5、7周测量大鼠血清和骨痂中BMP-4、5、6、7基因的mRNA水平以及蛋白含量。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观察到脑损伤并骨折组大鼠在第2周开始活动逐渐增多,第4周左右基本恢复正常活动,早于单纯骨折组的第5周;脑损伤的组织学发现:早期脑组织损伤出血,继而出现空洞、坏死;骨折的X线检查发现脑损伤并骨折组2周折端有骨痂生长,3周可见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5周、7周骨折端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基本消失,骨痂出现时间早于单纯骨折组,在第2、3、5、7周骨痂灰度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骨痂直径测量发现脑损伤并骨折组的骨痂直径明显大于单纯骨折组(P<0.05);骨痂的组织学观察到脑损伤并骨折组早期出现大量新生血管以及骨小梁,骨痂形成以及骨痂塑形早于单纯骨折组;两组大鼠的血清BMP-4、6、7基因的mRNA均呈高水平表达(P<0.05),随时间变化,而血清BMP-5基因的mRNA则未见异常表达,且脑损伤并骨折组血清及骨痂中的BMP-4、6、7蛋白含量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两组大鼠的血清BMP-4、6、7蛋白含量高(P<0.05),随时间变化,而血清BMP-5蛋白含量未见异常,且脑损伤并骨折组血清及骨痂中的BMP-4、6、7蛋白含量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结论:1:在中度脑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中骨痂形成时间早,数量多,骨折的愈合早,说明脑损伤可能会通过骨形成蛋白调控骨痂的形成,进而加速骨折愈合。2:在中度脑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中血清和骨痂的骨形态发生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BMP-4、6、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而BMP-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可能对进骨折的愈合影响不大。3:动物模型中血清和骨痂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mRNA的表达与蛋白表达相一致,说明多种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可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