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一些新兴工矿业城市,更是与工业化息息相关。作为资源型城市,黄石在近代得以形成和发展,首先得益于大冶铁矿,它因矿而兴,逐步开启了近代黄石的工业化。
1890年,张之洞在铁山开办大冶铁矿,到1913年盛宣怀在石灰窑建成大冶钢铁厂,黄石地区实现了近代采矿与冶炼相结合,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与此同时,铁矿带动了煤炭工业和水泥工业的兴起,创办了使用机器开采的王三石、明家湾、道士洑等煤矿,促进了民营煤矿的兴起与发展;商办的湖北水泥厂相继建成投产。为适应采矿、炼铁、煤炭、水泥等工业的生产,各厂矿自行发电,而后集中形成电力系统。矿业生产的工业化也促进了黄石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冶铁山至石灰窑江边的铁路,是近代湖北省第一条铁路,它不仅运矿,还运旅客;铁矿石、煤炭等矿产的巨大吞吐量促进了港口的建设和水运的发展。铁路使铁山、下陆和黄石港、石灰窑连成一体,构成了今日黄石市区的主体,而港口和水运的发展,又加强了黄石与国内外地区的联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和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由于工厂的建立,工人数量增多,抗战前,大冶铁矿拥有矿工3000余人,象鼻山铁矿1000余人,大冶钢铁厂1300余人,其余厂矿也拥有矿工几千人不等。这些工人一部分来自当地的贫苦农民,一部分来自省外。这些来自矿山附近的农民,大多作为临时工,他们亦工亦农,农忙时在家种田,农闲时上矿山做工。来自省外的工人一般是作为技术工人存在,这些来自省外甚至国外的技术工程人员将饮食、婚嫁、穿着等新观念、新思想带到了矿区,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同时,人口的流动和矿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矿区还附设有学校、医院、俱乐部等机构,提高了当地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水平。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铁山、下陆)和曾经繁荣的港口小镇(黄石港、石灰窑)因工而盛,形成了近代都市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