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苏南农村性别分工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性别基础之上的劳动分工,是一个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社会科学用于分析经济组织社会结构演变的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把两性间的劳动分工作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谋生的劳动者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原型。 中国的农村正处于一个剧烈变迁时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也正经历着巨变,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改变着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也改变着两性间的劳动分工形式。这一变化既有资源总量的扩张,也是一个在不同群体(包括性别群体)之间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本项研究把男女劳动分工的变动作为观察苏南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性别利益结构变化的一个视角,一个变量,通过对苏南地区的两个村从前工业化时期到工业化初步完成的期间,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中性别分工状况,以及从分工明晰到交叉互渗再经“成极化”形成某种分离的过程描述,用以分析在乡村工业化过程中,性别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动有什么内在规则?对农村今天和未来的社会结构特别是性别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项研究表明: 性别分工模式是随着经济产业结构与劳动组织形式的改变而历史地变动着的,但不管怎样变化,男性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和主动权: 传统的男女劳动分工是一种等级制,工业化使之进一步制度化了; 男性之所以能够始终处于支配地位,是因为他们凭借了传统男女劳动分工带来的资源优势、组织能力和心理优势,因而在工业化过程中掌握了对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对信息、新技术等发展的稀缺资源的优先权; 在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女性劳动力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但是这项研究也指出,走向中心的趋向同时存在,新的分工体系也为农村女性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性别分工的解释系统也在发生转变-从强调两性间自然差异到强调技术因素,女性对这一解释系统的高度认同是这一新分工体系得以确立和维持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国有民营二级学院是中国社
本文以晏阳初提出的乡村改造十大信条为主线,系统回顾和审视了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理论和实践,从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角度对平教运动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揭
在重大灾难救援过程中,没有哪一个组织能够拥有灾后救援所需的所有资源,有效而可行的途径则是多元主体合作开展救灾服务。社会工作作为灾后救援的重要专业力量之一,跨部门、跨领
变压器作为变电站的关键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供电可靠性具有直接影响.随着电网规模扩大,对变压器保护的要求也更高,针对变压器继电保护展开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
第四十八类非金属氢化物活性特点:非金属氢化物具有EHn活性基团,大多数挥发性氢化物的最低爆炸氧浓度几乎是零。因此,在处理非金属氢化物时,全部除掉空气或氧气对安全操作是
该文根据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法》、《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和监狱、劳教工作有关法律、法规,运用社会学、法学、犯罪学、心理学原理和青少年社
该文把时尚现象纳入生活方式的理论框架,从学理上论析了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理论关联,确定了时尚在生活方式体系中的理论定位.在此基础上借助行为研究中的"习惯"、"常规"等分析
期刊
在电力系统实际工作中,电压出现的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都会对系统内的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使得用户的用电质量下降,还会时用电设施的工作寿命及安全性能形成不利,容易出现供
该文运用实证调查方法和矩阵解析技术,对BBS讨论网的结构特征和互动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所发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这对社会网理论、社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