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功能性状及性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以及物种性状的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了叶和茎的C、N、P含量、N:P、C:N比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及比叶面积(SLA)和茎组织密度共12个植物功能性状,分析了东北森林4个区域的7个地点、52种主要木本植物叶、茎功能性状的关联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主要木本植物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叶和茎的功能性状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一个器官(叶或茎)内部功能性状间的关联性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不同器官之间,对应的功能性状(如叶和茎N含量)均呈正相关。多数情况下,叶和茎的功能性状在不同区域、不同生活型、不同森林类型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2)东北主要木本植物叶和茎的功能性状与温暖指数、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温度、年均温的相关性是一致的。(3)4个气候因子中,温暖指数对东北主要木本植物的叶和茎的功能性状指标的解释力是最高的,年均温的解释力最低。气候对SLA和叶和茎C含量的解释力较高,对叶(茎)N含量、P含量解释力比较低。总体而言,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的解释力高于对茎功能性状的解释力。(4)对长白山、根河、凉水和帽儿山4个研究站点的44种(74个种群)木本植物叶和茎的功能性状的研究表明,叶和茎的大部分性状指标与多种土壤养分因子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在气候、土壤养分以及物种特性等几类因子中,生活型(乔木/灌木、落叶/常绿、针叶/阔叶)、物种特性对叶和茎的功能性状变异的解释力最高,其次为气候因子,而土壤因子的解释力较低,物种特性是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