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课余生活,特指在学校场域内,学生除学校作息制度所规定上课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生活。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较一般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具有特殊性。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是多维的,源于生活体验的,它带给学生快乐、充实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着学生,是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以“自习生活”代替学生生活等现象普遍存在。寄宿生在校课余时间被划定、空间被限定、日常活动被规训,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不乐观。本文在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反思基础上,将青海省某寄宿制小学的课余生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寄宿生课余生活的呈现,揭示实然状态下课余生活运行机制、机理。本研究采用了以质性研究为主,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田野调查法,透过对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并选取参与型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综合收集资料。通过对该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现状的研究发现,由于制度的规约和教师等成年人口头的训诫,微观权力渗透到了寄宿生课余生活的方方面面,破坏了儿童生活的游戏天性。同时微观权力切割通过交往指向的幸福生活,使寄宿制小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天真浪漫,并进一步成为驯服的个体,金色的童年和幸福的可能生活也将因此远去,被遗忘而消逝。寄宿生课余生活在精密的设计中被遗忘,孩子们课余生活实然和应然之间发生断裂。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就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儿童的本性,也只有当教育回归到生活中,小学生才能建构通向幸福的可能生活。本文从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变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的建议、策略,试图在应然与实然之处架起桥梁,找回应属于儿童的幸福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