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活动形式,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之悠久。它是以人体本身作为乐器来表现音乐的,由于人体内部的各个歌唱发声器官既看不见,有摸不到,所以就注定了声乐艺术相比其他器乐形式的发声和发展所具有的神秘感和不易操作的性质;同时,声乐艺术又与人类所特有的沟通与表达工具——语言相结合,这样较之其他的器乐形式,又突出了它的直接性,形象性和准确性等等。一直以来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声乐艺术,正是由于声乐艺术所具备的上述这些独特之处。然而,声乐不单是门艺术,更是一项技术,一项既直观又抽象、既具体又神秘的一项高端技术。在声乐艺术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声乐技术的不断成熟,其理论性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纵观声乐艺术这几百年来的发展,无数个声乐理论家,或者从事声乐理论研究的前辈们,经他们毕生的努力和钻研,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声乐文献资料,为我们后辈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大量而又有力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值得敬佩和高兴的事。那么,声乐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由于风格的变换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再加上声乐艺术的研究所特有的主观性,其理论性研究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声乐训练与发声方法,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正是由于这种主观性所造成的声乐领域许多焦点问题长期以来都存在的门户之见,派别之争;对同一问题的态度也都是各执己见,说法各异。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声乐理论研究领域,更是声乐教学和声乐实践的一种映射。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现象的出现,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辨识谁熟谁劣,却值得我们这一代去深思,去探究。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声乐艺术理论文献的大量阅读,整理和对比,总结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吸取和应该排斥或者放弃的观点,更重要的是,笔者在这些大量的文献中寻找出了前人们并没有较深入研究的课题,即歌唱发声中所存在的“平衡感”问题,这也正是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核心。本文首先从史实性的角度出发,对声乐演唱中存在的“平衡感”问题的产生以及原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建立在“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运用了医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等原理深入剖析了声乐演唱中“平衡感”问题的理论实质,对在歌唱发声中所存在的“平衡感”问题按其原理逐层的罗列出来。这其中主要包含了两大点:即微观的平衡和宏观的平衡。在微观平衡中又包括了呼吸系统,共鸣系统,发声系统中所存在的具体的平衡感问题;在宏观平衡中又存在着声柱与气柱的平衡、靠前与靠后的平衡、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兼顾史实性和科学性为本文的最大特点,运用与声乐训练相关的科学知识来深入地分析歌唱发声中存在的“平衡感”问题的理论实质,并在分析各个问题出现原因的同时,提出了相对有效而又科学的解决办法。笔者真诚的希望通过本人的努力能对声乐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启发,为切实提高我国,乃至世界声乐教学和演唱水平作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