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品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可以说人就是一种道德的存在。人以天然本能发展不完全,后天发展受限的环境条件下,超越于万物之上,成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不仅仅因为人是理性人,更重要是因为人是道德人。“人有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①体道成德,厚德载道,“道德”连用,表明一种善恶的评价标准,作为调整和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毋庸置疑,道德依附于生命而存在,道德以生命为基础。从生命的层面来看,我国当前处境尴尬饱受诟病的道德教育实效性是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道德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没有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收到德育的良好效果。不能引发学生灵魂深处共鸣的道德教育不过是政治化的说教而已,又怎能使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绽放生命光彩?有鉴于此,本文以为,道德学习,攻心为上,从学生的道德需求出发,顾及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真正调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以达成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道德学习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研究。本文着眼于通过道德学习涵养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断升华,倡导过一种幸福的人生。主要分以下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论。首先开篇明义,阐明本文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接着对文章的核心概念生命、生命教育和道德学习进行界定,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勾勒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完善生命:道德教育的意蕴所在。首先通过对中西生命观的解读,指出生命的内涵就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有限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统一。其次指出生命是道德的基础,但是要想达至生命的完满境界,也离不开道德的成全。求善,是人的高级生命需求;行善,是生命价值的凸显;得善,更是人性光辉的体现。第三部分,生命异化: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生命困境。本部分主要指出,面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道德学习面临三大困境: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异化,道德学习的情感性缺失,以及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缺乏。第四部分,生命的视阈: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特点。青少年既然是特殊的群体,其道德学习自然有着其年龄和时代的特点。立足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青少年道德学习,发现青少年道德学习有以下一些特点:生活性、叙事性、体验性。第五部分,生命的突围: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实践建构。通过上述三方面的铺垫,理论上阐明了生命与道德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实践上深入剖析了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生命困境,并在分析了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特点的基础上,第五部分的目的在于对症下药,指明青少年道德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立足生命视角,对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的途径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彰显生命主体,回归生活世界,丰润生命体验,构建师生主体间性关系等,最终落脚于构建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