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模式引导下的村庄规划研究——以迁西县上营乡上青山口村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河北省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对上青山口村的八个村庄进行数次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在村庄规划布局、农宅设计、道路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问题的诱因来自国家政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规划理念等多个层面,而思想观念和规划理念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微循环模式引导下的村庄规划、建设的定位是“建造适居、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给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一种“着眼于微观”的理念,使微循环模式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借鉴仇保兴博士关于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提出的微循环模式,按照“注重调查、整治为主、问题导向、村民参与”的要求,强调“若干个不可靠的系统集合起来,可组合成一个可靠的系统”的原则,注重系统综合和规模效应的发挥,从“微冲击”、“微能源”、“微交通”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应用微循环模式的手段。   微冲击子系统从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垃圾与污水的降解、庭院微绿化、住宅微更生四个方面探讨了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与生态基质和谐共存,避免大拆大建,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促进建材的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冲击。   微能源子系统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村能源的利用手段。“开源”即开发利用太阳能,探讨了山青山口村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和效益。“节源”即“高效利用能源”,从农宅的遮阳、采光、通风制冷、采暖五个方面优化设计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微交通子系统从微交通道路布局、微交通工具的选择、微交通工具能源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确保农村居民在住所与农业生产场所之间的交通循环畅通与低能耗低排放。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我国传统居住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以及未富先老的国情,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社区作为最主要的空间载体,承担着老年人交往、
地震使人类学会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期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盲目粗暴式的建设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导致许多人为次生灾害
廉租住宅是我国租赁型住宅的开端,是我国保障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梦想,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伟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廉租房政策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逐渐深入的发展趋势,采取“以人带史,以史带人”人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近代城市规划人物。从教育背景入手,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近代城市规
西昌地处川滇结合部,是汉彝民族文化交汇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面貌日新月异,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设计及构建技术推动
1920、30年代是广州城市发展起承转合的重要阶段,在这近二十年中,广州在一批开明地方统治者和新式知识分子的努力与推动下,在孙中山、陈炯明、孙科、程天固、林云陔等等有志之士
随着近年来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过境公路发展起来的众多城镇,由于规模扩大,发展加速等需要,不可避免的面临公路外迁的问题。原过境公路改造为城镇街道之后,如何对街景进行规划
建筑学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二者密切相关而且相互促进。在建筑学漫长的发展长河里,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有主导的地位,但在某些情况下,艺术反过
随着城市步入转型期以及消费社会的到来,城市空间渐趋精致化与大众化,城市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更趋同构,历史街区形象所附带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当代文化再生产业的来源。本文站在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女性的独立意识逐渐加强,使她们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饰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