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关于互联网的研究也逐渐丰富,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微博这一即时性的个人展示的平台。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热衷于参与社会活动,微博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优点,引得了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大学生利用微博获取资讯,记录生活,抒发心情,微博日益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微博达人是新浪推出为了使普通用户体验当“明星”的感觉,是微博中的活跃分子,微博达人的活跃程度影响着整个微博空间的参与度,大学生中的微博达人是达人的主要代表,在微博空间大学生体现为怎样的自我呈现特征?这些特征和他们在现实生活的自我呈现特征存在哪些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作用机制呢?这些都是本文要考察的问题和角度,同时本研究结合自我呈现的理论和“时空”理论,开展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总结和阐述大学生微博达人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两场域自我呈现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深度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相结合,以访谈法为主,文本资料的分析,对访谈资料加以补充。本研究者作为大学生微博用户中的一员,围绕着访谈提纲,和被访对象在轻松的话语情境中展开访谈,了解到被访对象在网络空间自我呈现的特征,有“面具型”展现的一面,加强强关系群体内的频繁互动,寻求自身的真实性回归,身处于虚拟和现实交织的互动情境中。为开展对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自我呈现的差异性比较,本研究建立四个分析维度:互动主体的交往模式、协调社会实际行动的能力、互动主体所处的互动情境和互动主体使用的互动符号。在这四个分析维度的基础上,得出了两场域对应性的自我呈现差异性的四个具体体现:(1)网络空间突破现实社会刚性交往模式,(2)现实社会比网络空间凸显协调社会实际行动的能力,(3)网络空间突破时空的界限,现实社会限定为身体在场,(4)网络空间比现实社会使用更多样化的互动符号。之后本研究分析了这些自我呈现差异性背后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解释,(1)大学生参与性提高,自身素质提升,(2)现代性自我解放思想的影响,(3)商品化冲击互动主体的行为,(4)社会信任机制的逐渐建立。从自我呈现差异性分析维度的建立、比较过程的开展到原因解释,都是逐步推进,一一对应进行的。因本文研究的有限性,在差异性比较上,学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维度,属于探索和学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