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是生态环境脆弱面积最大且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受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地形破碎等自然环境限制,加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国十分重视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现状,但整体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因此,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模式及其驱动力,可为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依据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及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特点,选择2000年、2010年、2018年三个时相,从自然潜在脆弱性和现实胁迫脆弱性两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演变过程,揭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驱动力,提出生态环境管理优化措施。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从黄土高原整体生态环境脆弱性来看,2000年、2010年、2018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均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52、0.48、0.45,均处于轻度脆弱。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两岸,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条件,处于微度、轻度脆弱。关中盆地地势平坦,与汾河谷地相连,城市分布集中,但随着人口剧增,资源有限,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生态环境处于轻度、中度及重度脆弱。陕北高原南部与关中盆地交界处、吕梁山、太行山地区植被覆盖茂密,人类活动较少,生态环境处于潜在及微度脆弱。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稀少,地表近乎裸露,随着人为沙漠治理,沙漠逐渐被绿洲覆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仍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差的区域,处于中度及重度脆弱。(2)近18年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北部,生态环境脆弱性降低面积为24.40万k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39.11%;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山西东部,生态环境脆弱性升高面积为5.49万k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8.80%;近一半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等级未发生变化。从生态环境脆弱等级转移矩阵来看,相邻脆弱等级由高到低转移明显。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重心位于黄土高原范围质心的西北方向,整体生态环境西北较东南脆弱。(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如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虽然近年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仍需合理管控。正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如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同步上升,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等,需要合理规划建设,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茂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且各类地质灾害频发。在2008年“5.12”大地震过后,被划分为重灾区。经过十一年的社会治理与自然植被恢复,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减少较多,但还存在对周边居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本文选取四川省茂县为研究区,对比分析强震过后十二年间植被恢复状况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的变化,后将研究区2019年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依据,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本文在选
学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学机制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大部署,粮食供给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又是粮食供给的主要来源,农业生态系统是粮食供给的重要保障,然而农业耕作也会导致农区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加剧。因此,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
学位
极化SAR影像分类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光学遥感影像,极化SAR影像不仅能提供更丰富的后向散射信息,还能以极化相位、幅度等信息对地物分类进行补充。但雷达由于其特定的成像机制,造成透视收缩、叠掩及山体阴影等,使极化SAR影像分类难度大、精度低,阻碍了极化SAR在分类方面的广泛应用。本文致力于提高极化SAR影像分类的精度以及缩短处理时间。超像素的提出对地物分类研究具有很大进步
学位
川西南干热河谷区地处中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地带,是举世闻名的高山纵谷区,也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过渡带,更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感应器”。同时,该区是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草地退化严重,旱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干扰给原本脆弱的川西南干热河谷区带来了巨大压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厘清川西南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认知区域内生态脆弱
学位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极其频繁的国家之一,现以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30万处,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地质灾害表明还有大量灾害隐患没被发现,尤其是一些地处高位、隐蔽性较强的灾害隐患,通过传统人工地面调查、排查较难提前发现,非接触式的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技术在识别茂密植被覆盖下的
学位
地表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成员,在能量交换、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生态系统敏感脆弱,高寒草地和冻土面积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原冻土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然而大多数研究中利用气象站点插值数据参与分析,忽略了冻土环境变化引起水热条件改变对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地表温度和再分析土壤水分数据弥补
学位
植被生态水(层)是与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紧密相关的储水体,对生态环境、水碳循环等都有重要作用。植被生态水(层)通常分为植被冠层截留水、植被茎枝涵养水及植被土壤生态水三个部分。植被的生态水(层)储水量依据森林生态学理论在生态系统中为植被蒸腾、地下水调节补给等提供能源,与生态系统水资源分配机制与运动机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植被土壤生态水作为植被生态水(层)的重要部分,常规方法难以大面积、长时间精确定量化监
学位
革什扎河流域位于大渡河上游,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流域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当地经济建设带来阻力。本文旨在理清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地质灾害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获得准确可靠的易发性分区;对研究区进行防治分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为当地的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
山地冰川是气候与地形共同作用的产物,作为冰冻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冰冻圈内的山地冰川已经显著萎缩。位于唐古拉山西段的格拉丹东区域,是我国三江源地区山地冰川的主要发育地区之一,其发展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循环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冰川时空变化,探究其变化趋势与驱动机制,能够为该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文以格拉丹东
学位
目的 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405例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256例)和B组(149例)。A组采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B组采用常规二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 h全流饮食、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出院。A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