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小麦籽粒质量的指标主要有水分、蛋白质、容重、硬度、降落数值、不完善粒、色泽及气味,其中色泽和气味的评定可以采用现行国标,通过常规的观察或运用简单仪器均可快速得知。为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麦质量快速检测方法,本文以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测定小麦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容重、硬度、降落数值及不完善粒含量的模型。探讨了不同的导数和散射处理方法对建立定标模型的影响,并分别采用线性(偏最小二乘法、修正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回归法)和非线性BP神经网络回归方法建立了定标模型。最后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化学分析值和近红外预测值间的差异,检验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如下:(1)建立水分、蛋白质、降落数值、容重的定标模型,最优导数处理均是采用2441,建立硬度的定标模型,最优导数处理是1441;建立水分的定标模型,最优的散射处理为SNV only,建立蛋白质、硬度的定标模型,最优的散射处理为SNV+Detrend,建立降落数值、容重的定标模型,最优的散射处理为Inverse MSC。(2)建立水分、蛋白质、容重、硬度的定标模型,最优回归方法的选择是BP神经网络;建立降落数值的定标模型,最优回归方法的选择是修正偏最小二乘法。(3)在建立最优模型的条件下,分别对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容重、硬度的预测值进行验证,近红外模型预测值与化学分析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93、0.9659、0.7870、0.9059、0.8925;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86、0.9329、0.6193、0.8207、0.7966;并对预测结果进行F检验和T检验,F检验的结果F值分别为0.799(p=0.630>0.05)、0.934(p=0.884>0.05)、0.718(p=0.478>0.05)、1.248(p=0.634>0.05)、1.307(p=0.564>0.05);T检验的结果概率P分别为0.733>0.05、0.840>0.05、0.292>0.05、0.880>0.05、=0.249>0.05。说明5%的显著性水平内各指标的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分析值间的方差、均值差异均不显著。(4)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籽粒进行定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把完善粒与各种不完善粒进行分类识别时,光谱图预处理方法选择SNV+DETREND2441时,分类识别正确率为100%,效果最好。对添加不同比例的不完善粒进行分类识别时,处理方法选择SNV+DETREND2441时,分类效果最优,识别正确率为70%。由以上结果可知,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来快速检测与评价小麦质量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