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在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罗非鱼三个种共240个样品为试材,利用微卫星标记筛选可作为三种罗非鱼鉴定标准的特异位点,构建了代表三种罗非鱼品种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微卫星技术进行了三种罗非鱼的分子鉴定研究,通过参考GenBank和已报道的序列,挑选103个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鱼进行PCR扩增,获得具有稳定扩增产物的位点77个,筛选其中17个微卫星特异位点,用于三种罗非鱼的种质鉴定。 2、三种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我们应用扩增稳定、清晰的82个微卫星位点,对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三种罗非鱼共240个体进行扩增分析,一共检测出605个等位基因,在相同迁移率位置上以1或0记录扩增片段的有或无,形成每个罗非鱼个体对应的指纹数码。采用数据库软件管理这些数码,形成三种罗非鱼的等位基因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每个等位基因的大小,利用Excel作图工具构建了三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模式图,用尽可能多的位点呈现出三种罗非鱼整体的遗传概貌。从图谱可明显看出尼罗罗非鱼的多态性水平最高,奥利亚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多态性水平都较低。利用在奥利亚、尼罗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中具有独有条带的16对微卫星核心引物组合,产生了数字化的DNA指纹代码,用于三种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 3、为方便处理和应用于实践,根据等位基因数据库为背景,运用Visual basic6.0,开发了基于Windows XP操作平台的鉴定软件——珠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种质鉴定软件1.0(PRIFRIL0)。 4、运用38个微卫星标记对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三种罗非鱼8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对三种罗非鱼而言,尼罗罗非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6.42)、平均观测杂合度(0.526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3500)最高,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平均等位基因数(2.0789)、平均观察杂合度(0.305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644)最低。聚类分析显示,奥利亚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亲缘关系较近,这与前人结果一致。尼罗罗非鱼中高要、番禺和鹭业群体的遗传分化显著(Fst为0.1-0.8202),相对而言奥利亚罗非鱼高要83系、高要02系、番禺和鹭业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显著(Fst为0-0.3918),这些表明我国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表明尼罗罗非鱼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奥利亚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国内外目前对于这两种罗非鱼,则保持这些良种罗非鱼的遗传纯度,选择体质较好的个体进行杂交选育,产生雄性率高等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杂种鱼进行养殖,如奥尼鱼、福寿鱼等。
其他文献
遗传力是数量遗传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对动物进行选择的重要依据。通过遗传力的估计可以研究和揭示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对正确评定动物性状的育种值、制定选择方案和育种计
目前,各种病害的频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三疣梭子蟹免疫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在疾病的防治、预防、品种选育及三疣梭子蟹免疫抗病机理
依据2014年9-10月舟山市帆张网渔船渔获物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帆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帆张网渔获物共30种,其中鱼类18种,虾类7种,蟹类5种,其中带鱼、小黄
通过人工注射溶藻弧菌,对感染细菌后的红笛鲷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肉眼观察及三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和脾脏制作切片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溶藻弧菌感染的红笛鲷,48h后开始出
大多数鱼类在自然或养殖环境中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胁迫因子的影响,这些胁迫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的变化等。而在不适宜的环境中,鱼类正常的生长往往会受到一定
学位
海湾处于陆地和海洋之交的纽带部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开发环境优越,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随着生态学领域方面知识的不断发展,稳定同位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被
杂交鳢是乌鳢(Channa argus)父本和斑鳢(Channa maculate)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F1代,在苗种培育时期易发生残食现象,常使存活率大大降低,严重制约了杂交鳢大规模养殖和推广。本实验针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世界鲟科鱼类分布最南的一种,属江海洄游性鱼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立,再加上环境恶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