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挪威建筑大师诺伯格·舒尔茨的空间场所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支撑,针对性的对冀南太行山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的院落入口进行空间场所上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入口的实际空间形态和其内在的场所精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和图示化的研究分析方法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入口发展与更替的内在机制。研究首先对场所理论和冀南太行山区传统民居院落入口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场所”在太行民居院落入口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以理论知识为向导和随后的实际考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之后的更深一步的探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支撑体系。论文其次以“场所”为落脚点针对性的对冀南太行山区传统民居院落入口的场所现象的构成、场所的结构、场所精神的独特营造方式展开了论述。在本研究当中,冀南太行本地的传统民居院落入口的场所精神特性被归纳为两个方面:地域特性和历史特性。通过分析太行山脉的特有的地域特性和悠久的历史人文特性,总结归纳出了冀南太行山区传统民居院落入口场所精神的独特营造原则。研究以整体性分析原则为先导,在此次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专门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院落入口实例来进行剖析和解读,综合各方面要素,选取邢台市王硇村聚落群的部分民居院落入口、邢台英谈村、邢台白塔村、田麻痒庄园、邯郸固新镇、武安徐家大院等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中以田麻痒庄园和徐家大院为重点研究对象,详细的阐释了场所在具体的民居院落入口中的精神体验。本研究是基于建筑现象学为理论导向,可以进一步的拓宽民居建筑入口序列研究的维度,促进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分析的完整性,并为我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场所划分、保护发展、文化传承等提供思路。此外,本研究基于场所理论对民居入口进行解读,通过案例的比较研究,为现代建筑设计研究中场所精神的营造提供借鉴,并为解决当代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