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V宫内感染的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选取HBsAg阳性孕妇的足月胎盘组织73例,应用PV-9000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胎盘组织HBV阳性情况,同时为后续试验提供研究标本。2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HBV阳性胎盘组织中C3c的分布情况。3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联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检测C3c阳性胎盘组织中HBsAg/C3c的分布。第二部分1取正常胎盘组织、HBV阳性胎盘组织各10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检测两组胎盘补体受体(CR)的表达。2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联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检测C3c阳性胎盘中HBsAg/CR的分布。3对第一部分病例同时搜集孕妇及新生儿产检及住院资料,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检测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在婴儿1、6月进行复查随访,统计孩子病毒携带情况。根据第二部分结果将病例分为HBsAg/CR阳性组和HBsAg/CR阴性组,分析临床相关资料,比较两组孕妇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V宫内感染率有无差别,从而探讨此途径与产前是否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1 73例胎盘组织中47例胎盘组织HBV阳性(阳性率为64.3%)。阳性信号可位于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胎儿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2 47例HBV阳性胎盘组织中有33例C3c阳性。3 HBsAg与C3c可共存于胎盘组织的同一部位,主要分布于滋养层细胞膜。第二部分1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到正常胎盘组织、HBV感染胎盘组织中均有补体受体的存在,两组间CR表达部位、强度无差别。主要位于滋养层细胞胞膜和间质细胞胞膜。2 HBsAg与CR可共存于胎盘组织的同一部位,主要分布于滋养层细胞膜。3对胎盘HBsAg/CR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产前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差别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母婴传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胎盘组织中有补体受体的存在,且不受HBV感染状况的影响。2 HBV感染胎盘组织中存在HBsAg—抗HBs—补体C3c复合物。3 HBV宫内感染可能存在经胎盘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介导的感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