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创新,企业盈利的更大机会来自于与原料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上下游企业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为了增强竞争优势,企业纷纷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加强与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共同合作将有可能极大地增强合作者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企业在研究生产企业管理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相互协调,即所谓的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需求信息变异放大,即“牛鞭效应”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对企业效益和整条供应链的运转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正是围绕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研究如何消除需求信息变异放大的现象,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这一现象的危害,从而达到改进和优化整条供应链的目的。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 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进行与供应链相适应的改造。通过对“牛鞭效应”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想彻底的消除“牛鞭效应”,最重要的是对供应链的内在结构和机制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改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本文的优化模型正是建立在对供应链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的。供应链中不仅包括主观能动的企业,企业要根据市场和自己的运营战略不断调整自己的相关计划,还会调整自己和供应链中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关系,同时一条条供应链组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供应链网络都是由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组成,每条供应链的结构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供应链并非固定不变的。企业之间的合作的变化可能导致供应链的连接或断裂。这样看来,供应链是一个三维的结构,我们的优化也必须从这样的三维结构上来考虑。同时,适应性主体造就了适应性供应链网路。这是本文的两个重要创新点。本文正是围绕这样一种基于数量柔性、信息共享、合作博弈的,按照主体、主体之间、整条供应链这样一个优化顺序的三维优化模式展开来的。 本文共分为五章,其中前两章主要是为后面有关于供应链优化的分析和优化模型模拟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三、四章是文章的主体。第三章在提出研究对象“牛鞭效应”的同时,分析并建立了消除“牛鞭效应”的供应链优化模型,详细描述了本文的核心——三维优化的思想。第四章则是围绕该优化模型的计算机模拟,介绍了本文的另一个创新内容——结合适应性主体和系统动力学思想的计算机模型算法。最后是关于本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具体内容是: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确立了本文的研究背景。 第二章总结归纳了用于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模拟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适应性主体的建模思想和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模型,为第四章的模型建立确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牛鞭效应”,并归纳了可能产生“牛鞭效应”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分析了“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提出了在单个主体层面引入数量柔性、在主体之间层面引入信息共享、在供应链全局层面引入合作博弈的三维的优化模型,这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之一。 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如何结合系统动力学和面向主体的建模思想进行计算机建模,即本文的另一创新点——适应性主体、供应链流程和适应性供应链网(Adaptive Supply Chain Network)的结合。同时在本章的最后给出了可改进供应链绩效和控制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工具的总结。 本文的最后——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概括性总结,包括研究成果、创新点以及研究未尽之处。其中,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1.基于单个企业数量柔性、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供应链中合作博弈的三维优化模式; 2.提出微观层次的适应性主体( Adaptive Agent),与宏观层次上的适应性供应链(Adaptive Supply Chain Network)的结合; 3.提出适应性主体和系统动力学思想相结合的计算机模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