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研究己成为近30年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心理理论”并非指一般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而是指人们理解和推理心理状态(包括意图、愿望、信念、情绪等)并借此解释和预测行为的能力。心理理论是儿童有效的社会认知工具,它能够使儿童更好地适应日常社会环境,是个体生存于社会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容。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研究者将情绪理解视为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成分,并将其作为情绪——认知发展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情绪理解是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并运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恰当情绪反应的能力。按照Tager-Flusberg和Sutlivanlal(2000)的心理理论两成分观点,情绪理解属于社会知觉成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情绪理解作为儿童社会认知的基础,其文化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因此,要想得出儿童情绪理解的普遍性结论,还需要大量跨文化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详尽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并以3-6岁的蒙汉儿童为被试进行实证考察,探讨3-6岁蒙汉儿童对不同故事情境中行为者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以期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事实资料,检验、丰富和创新儿童心理理论,为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实验支持。通过深入的分析,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蒙汉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蒙汉儿童的道德判断的通过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2蒙汉儿童的情绪判断的发展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情绪判断问题上蒙汉儿童对偷拿情境和助人情境中的目标得到实现但却违背了道德的人的情绪判断均遵循相同的发展趋势:“难过—高兴—难过”。在情绪判断问题上蒙汉儿童对偷拿情境和助人情境中的目标未得到实现但符合了道德标准的人的情绪判断均遵循“高兴—难过—高兴”的发展趋势。3蒙汉儿童的情绪归因的发展具有民族的差异性。儿童对偷拿情境中的目标未得到实现但符合了道德标准的人做出的情绪归因存在民族的差异,对助人情境中的目标得到实现但却违背了道德的人做出的情绪归因也存在民族的差异。4在不同的归因任务(已知情绪判断进行归因和未知情绪判断进行归因)中,对已知情绪判断进行归因的蒙汉儿童做出目标归因的人数较多,对未知情绪判断进行归因的蒙汉儿童做出道德归因的人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