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气污染物是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不同地区其气象状况、污染物的浓度及组成成分不同,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利用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数据,定量评估在高温、高湿、低污染物浓度的深圳地区,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深圳市某区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按东、南、西、北地区分布各抽取一家,中央地区抽取两家,共抽取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导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就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收集同期深圳市某区污染物日均浓度数据,包括六种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及O3。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等数据。首先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温度及湿度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影响,然后将温度和湿度作为校正因素分别建立单污染物、双污染物及多污染物模型定量分析污染物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影响及滞后效应,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使用单污染物模型评估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主要联系,使用双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来检查关联的稳定性。结果:1.2013-2017年间深圳市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 154 234人次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就诊人群中,男性(占54.88%)就诊比例高于女性(占45.12%),15岁以下儿童占37.37%,65岁以上老人仅占0.88%。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34月及11月次年1月为高峰;2月及78月就诊人次下降形成一个低谷。五年间PM2.5、PM10、SO2、NO2、CO、O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8.39±21.21μg/m3、58.40±31.96μg/m3、10.01±4.49μg/m3、30.31±11.60μg/m3、0.92±0.31 mg/m3、96.12±47.90μg/m3。2.本研究中深圳市的最适宜温度为28℃,在此温度下呼吸系统疾病入院风险最低。以28℃为参照,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影响的累积效应呈“J”形。极端低温在0-10 d滞后期内累积RR值为1.163(95%CI:1.123-1.203),一般低温累积RR值为1.038(95%CI:1.009-1.067)。极端高温和一般高温在整个滞后期的累积作用分别为0.999(95%CI:0.987-1.012)和1.014(95%CI:0.991-1.038)。本研究中相对湿度为76%时呼吸系统疾病入院风险最高,以相对湿度76%为参照,湿度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影响的累积效应呈倒“U”形,极端低湿和一般低湿的累积RR值分别为0.908(95%CI:0.877-0.939)和0.940(95%CI:0.921-0.960)。极端高湿和一般高湿的累积RR值分别为0.834(95%CI:0.821-0.848)和0.677(95%CI:0.660-0.695)。3.PM2.5、PM10、NO2在污染当天RR值最大,总滞后天数(lag)分别为9 d、8 d以及8 d;SO2在lag=2 d时RR值最大,仅滞后4 d;CO在lag=14 d时RR值最小,保护作用最强。lag=0-9 d,PM2.5、PM10、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累积超额危险度(CER)分别为5.52%(95%CI:4.40%-6.65%)、3.91(95%CI:3.16%-4.66%)、8.78%(95%CI:7.09%-10.50%)。lag=0-11 d,S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CER为5.54%(95%CI:-0.36%-11.79%)。lag=0-14 d,O3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CER为1.92%(95%CI:1.47%-2.38%);CO呈保护作用,其浓度每增加0.1 mg/m3,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CER为-2.13%(95%CI:-2.89%to-1.36%)。年龄和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物对女性和儿童的影响较大。4.双污染物及多污染物模型在校正了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后,PM2.5、PM10、SO2、O3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CER值均降低,NO2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CER值升高,CO的效应增强。除SO2外,其他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均与单污染物模型相似。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就诊人次增加,其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长期暴露于低污染物浓度也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环保部门应加强污染物的实时控制,制定合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以降低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