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农牧交错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农牧交错带发展畜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当前存在着农牧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没有形成应有的产业优势。因此如何以发展畜牧业为突破口,带动本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生态学、经济学、畜牧学理论为指导,以位于辽西农牧交错带的建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过程追踪以及具体饲喂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相关资料;较细致的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状况,并对该区域的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选取一系列指标,采取比较分析、综合评审的方法,对当地主要养殖畜种(猪、牛、羊、禽、兔)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深入一个较高水平的兔场,针对当地饲料资源状况和家兔生产方向进行饲喂试验,并对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综合以上研究,指出当前辽西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首先,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耗粮家畜的比重偏大,而草食家畜比重较小,使得高质能转化率低下。其次,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在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依然偏大,平均达52.44%~83.68%,而牧草、饲料作物比重仅为0.3%~11.73%,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最后,在发展草食家畜过程中,由于小规模饲养、管理不科学以及过牧现象的存在,使得草畜平衡失调,难以实现农牧系统的良性耦合。基于以上研究,对今后辽西农牧交错带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首先,在畜种选择上应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种类,如秸秆和草料转化率高的牛、羊、兔、鹅等。其次,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选择适宜草种,改良草场,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全面提高草地生产力;最后,改革落后的养殖方式,采取规模化舍饲、半舍饲养殖,以实现生产的规模效益,促进生态型畜牧业的发展。只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方面兼顾,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可持续的生态型畜牧业才是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