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翅蚜小蜂对两种蚜虫的龄期选择策略和假寄生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价值与调节其寄主或猎物密度的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寄生蜂来说,它们可以通过直接的寄生作用杀死寄主,也可以通过对寄主破坏性的取食杀死寄主。在自身不同的生理水平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寄生蜂的寄生和取食决策会随之改变。除了与寄生蜂自身繁殖相关的寄生与取食寄主之外,一些非繁殖作用同样能够影响寄主的种群数量。
  本研究以短翅蚜小蜂Aphelinusasychis(Walker)和短翅蚜小蜂的两种寄主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Harris)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寄生蜂与不同龄期寄主的相互作用,为短翅蚜小蜂应用于温室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如下:
  为了确定后足胫节长度是否是衡量短翅蚜小蜂大小的可靠指标,我们检验了后足胫节长度和其他衡量大小的指标是否呈正相关。后足胫节长度与翅长和头壳宽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蛹重和后足胫节长度在线性分析前先进行了对数化转化,转化的数据也显著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说明了以后足胫节长度衡量短翅蚜小蜂的大小是可靠的。以豌豆蚜为寄主,我们研究了不同寄主龄期对短翅蚜小蜂寄生的适应性差异。短翅蚜小蜂雌蜂能够接受并成功寄生豌豆蚜的四个若蚜龄期。寄主龄期显著影响寄生蜂羽化前死亡率,寄生二龄若蚜的短翅蚜小蜂死亡率最低,无效寄生在四龄若蚜中比例最高。寄生一龄若蚜的寄生蜂子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寄生三龄若蚜的子代中雌蜂占比最高。寄生蜂子代的个体大小也显著地受到寄主龄期的影响,寄生于三龄和四龄的无论是雌蜂还是雄蜂个体均显著大于寄生另两个龄期的。综合以上指标,我们认为当短翅蚜小蜂寄生豌豆蚜时,二龄和三龄为最适宜寄生的龄期。
  以桃蚜为寄主,我们分析了短翅蚜小蜂在不同混合龄期寄主密度条件下的寄生取食量和试验结束时抱卵量,以及寄主选择偏好的变化。结果显示,寄主密度显著影响短翅蚜小蜂24h内的产卵量和寄生桃蚜数量,低寄主密度的产卵量和寄生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的数值。而短翅蚜小蜂取食寄主和过寄生蚜虫数没有显著地受到寄主密度的影响。在接触不同寄主密度的桃蚜24h后,短翅蚜小蜂的抱卵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降低。以24h试验时间内的产卵量和试验结束后剩余的抱卵量之和衡量试验时间内寄生蜂卵成熟的数量,结果显示,不同寄主密度对试验期间卵成熟无显著影响。不同寄主密度对短翅蚜小蜂的寄生龄期偏好有影响,在高密度条件下,短翅蚜小蜂更偏好低龄期(一龄和二龄)的寄主,而在桃蚜密度较低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倾向性不显著。不论寄主密度的高低,短翅蚜小蜂均更倾向于取食低龄期的桃蚜,寄主密度对取食的龄期选择无影响。
  我们使用蜂蜜水饲喂短翅蚜小蜂,分析了寄生蜂日龄对抱卵量、寄生和取食寄主偏好的影响。以二龄和四龄的桃蚜作为寄主,不同日龄蜂蜜水饲喂的短翅蚜小蜂为寄生蜂,开展了寄主选择性试验,分析不同日龄短翅蚜小蜂的寄生取食量、试验期间卵成熟数量和对寄主选择的偏好。结果显示,蜂蜜水饲喂显著地延长了寄生蜂雌蜂和雄蜂的寿命。蜂蜜水饲喂的不同日龄雌蜂的抱卵量与其后足胫节长度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20日龄的雌蜂抱卵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日龄蜂蜜水饲喂的雌蜂产卵量之间有显著差异,随日龄的增加产卵量下降。我们利用不同日龄雌蜂抱卵量和后足胫节长度的回归关系、试验期间产卵量以及试验结束时雌蜂抱卵量估计了试验期间短翅蚜小蜂的卵成熟量,分析结果表明短翅蚜小蜂的日龄对卵的成熟无显著影响。寄生蜂日龄显著影响对不同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处于第1、5、10、20日龄的雌蜂主要寄生二龄桃蚜,而15日龄的雌蜂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龄期偏好。而另一方面,寄生蜂日龄对短翅蚜小蜂取食的龄期选择没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高龄期的四龄桃蚜,所有日龄的雌蜂都更倾向于取食二龄桃蚜。
  为了了解短翅蚜小蜂的假寄生现象,我们使用豌豆蚜作为寄主研究了短翅蚜小蜂的假寄生对寄主种群的影响。我们使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了豌豆蚜的种群参数。我们观察到短翅蚜小蜂的假寄生现象在实验室环境中非常普遍,且在三龄和四龄的寄主中假寄生比例高于产卵和取食。假寄生对寄主种群具有负面作用,降低了蚜虫的存活率和繁殖力,这种效应对一龄和四龄的豌豆蚜影响更大。这些结果说明了当使用短翅蚜小蜂防治豌豆蚜时,假寄生同样能够对生物防治效果起到增强作用。
  综上,短翅蚜小蜂能够灵活应对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寄生和取食寄主策略,而且短翅蚜小蜂的假寄生也会对寄主种群产生负面效应。本研究为短翅蚜小蜂应用于温室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寄生蜂和寄主的种群动态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该研究应用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以大麦为模式作物,旨在建立一套简单、快速、有效的BYDV抗性检测和抗生基因型筛选的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大麦BYDV抗生检测的较为有效的带毒蚜虫饲养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一方法生产的带毒蚜虫数量多、传毒率高且无病毒交叉感染;(2)建立了以BYDV基因组为探针的定量斑点杂交的抗性检测方法,能够定量地检测大麦对BYDV的抗性水平,大麦幼苗的
针对胡萝卜老株采种种株管理粗放、后期易出现早衰和种子质量差、产量低等问题,该试验研究了种株整枝方式和喷施KHPO对胡萝卜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通过对胡萝卜种株光合特性、形态发育的调查测定,对种子的产量、千粒重、发芽活力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
学位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利用超积累植物削减或去除土壤重金属总量,是目前应用前景较好的一种绿色修复技术。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是我国特有的镉/锌超积累植物,其地上部积累镉、锌可高达9000mg kg-1、29000mg kg-1(DW)而不表现出明显的毒性症状,是重要的植物修复材料。烟酰胺(Nicotianamine,N
学位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Cd)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最近的相关研究开始关注污染土壤中的生态功能。作为土壤氮(N)循环功能的重要过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淹水条件下Cd对水稻土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却忽略了水稻土干湿变化的影响。其次,研究表明Cd对硝化、反硝化微
学位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需硼量高,对缺硼敏感,受土壤硼营养丰缺的影响较大。同时,油菜是喜磷作物。我国油菜主产区多数土壤既缺硼又缺磷,油菜施用硼肥和磷肥作用及其营养效应都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硼磷互作的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油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的硼、磷肥施用量,探究硼和磷互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土壤有效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由于其极易被土壤中的金属离子固定,导致土壤中供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效态磷很少。为此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挖掘植物自身的磷高效潜力以及通过遗传学手段改良其磷吸收效率对缓解植物缺磷现状有重要意义。油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种植范围均较广的油料作物,其中尤以甘蓝型油菜为主。油菜对缺磷敏感。本研究首先收集前人根据自然群体筛选出的甘蓝型油菜磷高低效种质资源共30个品种,在此基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利用在江苏无锡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的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试验的土壤、水稻和小麦秸秆材料,采用实验室CO2浓度(360-400μ11-1)和高CO2浓度(1000μ11-)条件下淹水25℃培养,研究FACE处理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数量变化对土壤CO2和CH4排放产生的影响;FACE处理对水稻和小麦秸秆组成成分及其分解
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全球关注。本工作采用田间原位红外分析(IRGA,infra-red CO2 gas analyzer)、分根生长箱培养、静态箱采样、气相色谱(GC,gas chromatography)、同位素质谱等技术,依托中国FACE(Free Air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CO2浓度(Ambient; FACE,Ambient+
学位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Pst)侵染引起的一种重大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中国小麦安全生产。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是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而有性生殖是产生新小种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近期研究证实,小檗和十大功劳(全世界仅报道1种)是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的转主寄主。中国一些地区分布
盾蚧亚科Diaspidinae是盾蚧科Diaspididae最大的亚科,目前被分为4族230属,其中中国分布有2族45属。该亚科昆虫均为植食性,很多是重要的农林害虫。然而,有关中国盾蚧亚科的系统发育研究较少,大部分属的单系性未得到证实,属间特征间断模糊,系统发育关系不明。因此,开展盾蚧亚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对于了解该类群的进化乃至整个盾蚧科的系统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盾蚧亚科标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