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小说主题大都围绕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的成长经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混杂身份的构建展开。《芒果街上的小屋》讲述了一位墨西哥裔美国女孩的成长故事。芝加哥城里破旧狭窄的芒果街是女主角埃斯佩朗莎既想依靠又渴望抛下的家园。简陋的环境和街上女孩们的不幸命运引发了埃斯佩朗莎对移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西斯内罗斯的作品虽然算不上鸿篇巨制,但在反映美国境内墨西哥族裔群体,尤其是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当代生活现状和集体心理状态上独树一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贡献。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出发,论述遭遇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墨西哥裔女性在自我身份追寻中的困惑,并陷于三重边缘异化地位:双重种族、下层贫民和女性身份。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文学和白人女性文学的异同点,并解析墨西哥文化中的三大女性形象原型,树立当代美国社会中正确的族裔女性新形象---埃斯佩朗莎,以抵抗主流文化同质化政策,寻求自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对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生平和作品作了简单的介绍,其次提及《芒果街上的小屋》获得的赞誉和评价,再次陈述这本小说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论文的实际意义和目的。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是理论框架部分,主要介绍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一样,是“少数话语”的代表,都反抗特定的压迫。两者的自然结合构成了后殖民女性主义,即批评西方霸权主义,又争取第三世界女性的平等地位与权力,以寻求建立一种适应第三世界女性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文学创作正深受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影响。作为美国墨西哥后裔,她深受主流文化的渗透和侵略,感知少数族裔女性生活的不易。墨西哥裔美国女性不禁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种族内,家中无地位,受父权和男权压迫;种族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受民族歧视和白人社会压迫。第二章详细分析《芒果街上的小屋》蕴含的后殖民主义问题。由于历史侵略,地缘临近和血脉的相同,墨西哥裔美国人对墨西哥传统与文化久久不能释怀。美国对墨西哥移民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的侵略和渗透使这些少数族裔处于混杂、矛盾的状态。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以时间顺序简要介绍美国境内墨西哥人的移民史,尤其当代墨裔美国人生存与心理状况。第二节举例论述墨西哥裔美国女性在文化混杂和碰撞中自我身份的遗失。第三节举例阐述墨西哥裔美国女性克服殖民逆境与矛盾心理重塑多元化身份,点出小主人公埃斯佩朗莎正是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缩影,引起下一章对小说中的墨西哥女性形象的论述。第三章以女性主义视角详细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第一节先陈述墨西哥文化中的女性原形,即象征女性宗教谱系重建的瓜达卢佩圣母,象征混血民族创造者的马林奇和重觅新生的女勇士劳安。阐释这三个人物的真正身份已经被男权社会彻底颠覆,也点出男权文化建构背后的政治动机。其次,通过《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女性人物解构圣母与荡妇---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说明在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女性境遇的悲惨。再次,树立正确的当代族裔女性新形象---埃斯佩朗莎。第二节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文学和白人女性文学的异同点,找出墨西哥族裔女性的未来出路,即强调像埃斯佩朗莎这样的人学习,构建跨越两种文化的桥梁,成功搭建一个自由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所提倡的“混杂性”成为多元化时代抵抗主流文化同质化政策的有力武器。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主要对前面的论述进行总结,重申本文的主旨。通过《芒果街上的小屋》,我们可以看到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三重边缘异化地位:双重种族、女性身份和下层贫民,互相冲突的价值原则使她们陷入二元对立的挣扎中。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成长经历和对个人身份的追求与实现对处在美国“色拉碗式”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所有族裔青年的成长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墨西哥女性将族裔经验播撒进主流社会话语中,为重构包容的空间秩序开辟了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解其他少数族裔、女性生存现状更广阔的视角,以及进一步理解当今多元化社会和后殖民时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