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压测量指南一直推荐,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应缠绕于裸露的上臂,袖带气囊中线应置于肱动脉正上方。然而,在实践中,并不总能严格遵循指南,袖带气囊中线位置经常不同程度偏离肱动脉正上方。其对血压测量结果影响如何,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位置的不规范放置对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纳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成年患者(年龄≥18周岁)进行肱动脉血压测量。使用配备常规袖带的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以下4个袖带位置的血压(袖带气囊中线分别放置于肱动脉正上方,肱动脉内侧90°,肱动脉外侧90°和肱动脉背侧位置),分别记为:标准位置(正确位置)、内侧位置、外侧位置和背侧位置。将这4个位置编号制签,采用抽签法随机确定测量顺序,每个位置连续测量3次血压,测量间隔1分钟。取第2次和第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该位置的血压值。使用动脉硬化诊断仪于患者床边测量肱踝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选择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高值和踝臂指数的低值用作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99例患者,年龄范围20-89岁,平均年龄60.37±12.73岁。其中男性451例(56.4%),女性348例(43.6%),380例有高血压病史(47.6%)。患者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分别为166.24±7.84cm、69.44±10.64 kg和25.10±3.27 kg/m2。所有受试者4个袖带位置的肱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5),不规范袖带气囊位置与标准位置测量的血压值平均差异均不高于1.0mm Hg。不规范位置与标准袖带位置测量的肱动脉血压均呈正相关(收缩压:P<0.001,r>0.90;舒张压:P<0.001,r>0.85),并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年龄(<65岁、≥65岁)、标准位置收缩压(<120、120-139.5、140-159.5和≥160mm Hg)、标准位置脉压(20-39.5、40-59.5、60-79.5和≥80 mm Hg)、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400、>1400cm/s)、踝臂指数(≤0.9、>0.9)和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亚组分析,各亚组4个袖带位置的肱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5)。袖带不规范放置与标准位置测量的肱动脉血压均呈正相关(收缩压:P<0.001,r>0.78;舒张压:P<0.001,r>0.78),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配备常规袖带的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袖带气囊中线分别放置于肱动脉内侧、外侧和背侧位置,对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根据年龄、标准位置收缩压、标准位置脉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和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亚组分析,各亚组均得出与上述一致的结论。目的:血压测量指南一直推荐,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应缠绕于裸露的上臂,袖带气囊中线应放置于肱动脉正上方。然而,实践中经常使袖带气囊中线位置不同程度偏离肱动脉。其对血压测量结果影响程度如何,尤其对监护室内的重症患者影响如何,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位置的不规范放置对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影响。由于有创血压反应人体内真实血压,因此,我们进一步与有创桡动脉内血压及有创血压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以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方法:纳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监护室住院的成年患者(≥18周岁)中,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桡动脉内血压的患者,使用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4个袖带位置的无创肱动脉血压(袖带气囊中线分别置于肱动脉正上方、肱动脉内侧90°、外侧90°和背侧位置),分别记作:标准位置(正确位置)、内侧位置、外侧位置和背侧位置。将4个袖带气囊放置位置分别编号制签,采用抽签法随机确定上述4个袖带位置的测量顺序,每个位置连续测量3次血压,测量间隔1分钟,取第2次和第3次血压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该位置的血压值。同时监测桡动脉内血压,每次无创肱动脉血压测量前后各记录一次桡动脉内血压值,取6次记录值的均值作为与该袖带位置相对应的桡动脉内血压。结果:共纳入104例患者行无创肱动脉血压测量和有创桡动脉内血压监测,其中男性63例(61%),女性41例(39%),年龄范围为20-88岁,平均年龄57.78±15.89岁。104例患者4个袖带位置的无创肱动脉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P=0.10;舒张压:P=0.55)。其他3个袖带气囊位置的无创肱动脉血压与标准袖带位置血压均呈正相关(收缩压:P<0.001,r>0.67;舒张压:P<0.001,r>0.81),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有受试者的有创收缩压波动为22.36±15.82mm Hg,最大值为71mm Hg,最小值为4mm Hg;舒张压波动为12.76±8.82mm Hg,最大值为40mm Hg,最小值为2mm Hg。稳定患者的有创收缩压波动为12.32±5.55mm Hg,最大值为26mm Hg,最小值为4mm Hg;舒张压为8.37±5.19mm Hg,最大值为34mm Hg,最小值为2mm Hg。不稳定患者的有创收缩压波动为34.53±15.70mm Hg,最大值为71mm Hg,最小值为8mm Hg;舒张压为18.09±9.40mm Hg,最大值为40mm Hg,最小值为4mm Hg。结论:使用配备常规袖带的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气囊中线位置的不规范放置对血压测量准确性无显著影响。血压存在自然变异,在血压测量过程中,袖带位置变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远小于血压自然变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目的:血压测量指南一直推荐,使用与上臂围匹配的血压计袖带,在裸露的上臂进行肱动脉血压测量。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严格遵守血压测量指南。然而,在实际中,穿着衣袖测量血压更方便实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衣袖厚度对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纳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成人患者(年龄≥18周岁)。提前准备3种不同厚度和材质的标准测试衣袖(测试衣袖1:单层棉衬衫衣袖,厚度1mm;测试衣袖2:由棉衬衫和极性织物组成的双层衣袖,厚度3mm;测试衣袖3:由棉衬衫和厚羊毛衫组成的双层衣袖,厚度4mm)。用抽签法随机确定以下4种衣袖状况的血压测量顺序:1)裸露的上臂;2)测试衣袖1覆盖的上臂;3)测试衣袖2覆盖的上臂;4)测试衣袖3覆盖的上臂。使用经验证和校准的示波电子血压计进行肱动脉血压测量。每种衣袖状况连续测量3次血压,测量间隔1分钟,取第2次和第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记录为该衣袖状况的血压值。结果:共纳入300例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2.9±10.7岁。其中,男性155例(52%),女性145例(48%)。226例(75%)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所有受试者4种衣袖状况测得的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5),非标准血压和裸臂血压差异不高于1.0mm Hg。非标准血压与裸臂血压呈正相关(收缩压:P<0.001,r>0.95;舒张压:P<0.001,r>0.90),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性别(男性、女性)、年龄(<65、≥65岁)、裸臂收缩压(<120、120-139.5、140-159.5和≥160mm Hg)、脉压(<60、≥60mm Hg)和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亚组分析,各亚组4种衣袖状况的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5)。非标准血压与裸臂血压均呈正相关(收缩压:P<0.001,r>0.80;舒张压:P<0.001,r>0.80),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配备常规袖带的示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袖臂测量对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对性别、年龄、裸臂收缩压、脉压差以及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亚组分析,不同亚组均得出与上述一致的结论。目的:高血压的治疗决策依赖于诊断标准。随着指南的更新,高血压诊断阈值逐渐下调。但是,采用单一界值从逻辑上不可能覆盖所有病人。即使降压达标后仍有残存的心血管风险,启发我们思考高血压的个体化诊断。本研究基于血压分布状况及构成比,以及血压低值(≤90/60mm Hg)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高血压诊断的相对标准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普查方法,对河北省注册护士进行血压及相关因素调查。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资料(高血脂年限、糖尿病年限、高血压年限)、高血压家族史、日常生活史(吸烟、饮酒及参加锻炼健身活动情况)、近半年平均每月夜班频次及测量的血压值。对不同血压水平(5mm Hg递增)的血压频数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制作频数分布表,并分析血压低值人群的基本特征。结果:共128009名注册护士完成调查,年龄范围18-65岁,收缩压分布范围为70-250mm Hg,舒张压分布范围为30-180mm Hg,血压低值(≤90/60mm Hg)护士10106例。血压低值群体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大多偏瘦或体重指数正常,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无吸烟史、较少饮酒和参加锻炼健身活动。参照围术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低值(≤90/60mm Hg)升高至108-117/72-78mm Hg可诊断为高血压,与140/90mm Hg仍有23-32/12-18mm Hg的差值。结论:护士血压分布范围广,高血压的个体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12岁时血压水平作为个体的基线血压,超过基线血压20%,且出现血压升高的典型症状、体征或靶器官损害,作为高血压诊断的相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