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剧本《刀战长沙》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话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纪事轶闻,围绕几位说书艺人发生的故事展开。说书人钱宝坤眼见90年代杭州评话呈现衰败趋势,原想通过会演当年师父的遗失书目《刀战长沙》来与徒弟共同振兴杭州评话,未料徒弟童少飞却突遭不幸,错失上台良机,师徒二人遭受巨大打击。当年背叛师门、害死师父的同门师兄弟萧前出于私利,趁虚而入,试图利用童少飞来夺取“传承硕果”。钱宝坤内心焦虑,与背叛师门的萧前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甚至与徒弟童少飞发生决裂,意欲将他逐出师门。最后童少飞能否躲过一劫,顺利上台,钱宝坤师父的遗失书目《刀战长沙》何以重现?成为本剧最大看点。剧中还围绕着钱宝坤(杭州评话戚派)与说书人戴昌文(杭州评话谢派)合作上演《刀战长沙》展开第二条线索。80年代,两派就为南屏书场的争夺有过关系到门派生死存亡的激烈竞争,此次合作,两派就不同的说书开场风格、门派出身、历史渊源、传承形式、徒弟较量等方面愈演愈烈。戴昌文一心为门派,为徒弟的发展还同曲艺团副主任萧前发生了“暗底子事”。全剧通过相互交织的几条线索,展现了“非遗”杭州评话在生存发展中的不平凡经历。十二年后,童少飞作为杭州评话传承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论文《20世纪90年代杭州评话纪事缩影——剧本<刀战长沙>的创作阐释》通过创作缘由、文本分析、文本立意与作者态度、文本特色与创作难度等方面详尽的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话作为剧本题材的深刻要义。我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对“一切文化之根”的探寻必要性。杭州评话源于古代唐宋时期的“说话”艺术,正是有了这一代代说话人的传承、纵横、博览,才有了现代章回体小说、话本、剧本以及一切文本形式。这亦是我硕士学习三年来,对我所热爱的戏剧专业的一份致敬、“寻根”思考。剧本《刀战长沙》并不仅仅止于表达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其实质是想揭示出文化发展的规律,高、低、沉、伏,如同五线谱上的音符般错落交替,不断循环。基于此点的发现,我便不想囿于对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的直接“呼吁”,而是从惋惜到接受现状,以待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在收获与反思中,我就戏剧理念与人物个体的关注度上进行了深刻的创作反省,一切艺术作品终归要着重描写凸现的,还是戏中的人,他们在怎样的现实处境中作出何种抉择,人物个体的生存况味等,关注“个体的扭捏与焦虑”才是优秀戏剧作品应该要呈现出来的一面。在《刀战长沙》中,我发现自己在人物的刻画,人性的揭示上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