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激光雷达在桥梁提取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同时也是三维数字城市、虚拟地球最基础的空间数据。影像中提取桥梁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在影像中桥梁与建筑物等目标具有接近的辐射信息,与道路等又具有相似的几何特征,因此利用SAR影像、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将桥梁与其它地物和地形区分开具有较大的难度。   相比较之下,航空激光雷达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数据采集技术。获取的LiDAR数据包含有丰富的三维信息,对桥梁的高程突变的特点反映尤为突出,能较好地反映桥梁与其它地物的差别和实现三维表达。   本文以“城市区域内的公路桥和单层立交桥”作为研究对象,以利用桥梁的空间特征集进行桥梁信息的提取和三维表达为研究目标,开展基于航空激光雷达的桥梁提取和三维表达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城市区域中桥梁提取时难以与地形和干扰地物区分的问题,对桥梁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提取,提出了一种基于桥梁空间特征集的桥梁三维信息提取方法。能有效地将复杂城市区域中的桥梁与地形、干扰地物(比如旋梯/舷梯、地下通道、空中走廊、房屋等)区分开来,实现城市区域中的公路桥和单层立交桥的三维信息提取。   (2)改进了一种LWEA算法并应用于桥梁三维信息提取。将LiDAR点云中相邻脚点的高程相似性转化为DSM影像中像元的空间上下文特征,利用桥梁的高程变化具有明确方向性的特点,分别在桥梁的长度延伸方向(顺桥向)和宽度延伸方向(横桥向)计算各自的上下文特征。使处于相同形状区域内的脚点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值,而尽量拉大不同形状区域脚点之间在DSM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值差异。从而实现将桥梁与干扰地物区分,提取桥梁信息的目的。   (3)根据提取出来的桥梁LiDAR点云具有三维离散性的特点,通过基于TIN约束的Alpha-Shapes算法提取桥梁边界线。然后针对边界线出现凹凸不平、模糊断裂的现象,提出一种将三维的主桥面边界线优化问题降为二维的平面边界线优化处理技术流程,采用基于辛普森面积的多边形凹凸性识别算法实现了桥梁边界线优化。   (4)分析了桥梁的面状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桥梁空间特征提取的桥梁边界线,根据桥梁主桥面和引桥各自的延伸特点,将桥梁主桥面和引桥分别用面片模型进行三维表达。最终再将桥面和引桥的三维模型在边界约束的条件下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桥梁三维表达。   实验表明,基于桥梁特征分析的桥梁信息提取和三维表达均可得到较好的效果,由以上关键技术构成的桥梁提取和三维表达方案可有效进行基于航空激光雷达的桥梁信息提取和三维表达。
其他文献
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伤,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它包括了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
近年来医学学科发展较快,很多理念已较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都有了较大变化;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院设备、设施的完善,教材再版,对医学生的培养
在纺织行业中,羊毛纤维直径是羊毛检测与分类最重要的测试指标。本文主要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羊毛纤维直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羊毛纤维直径计
宽带声传播处理技术最早广泛应用于地声传播波形分析领域,在水声传研究中被关注的相对较少。随着声呐工作频率向低频的扩展和人们对时域波研究的深化,宽带声传播处理技术越来越
声音是我们日常交流、传递信息、互相通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实环境中我们感知到的声音具有空间特性,包括方向、距离以及相应的环境信息。实际应用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来自
位置级信息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其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置信息,进行跟踪门限、数据关联、状态估计以及融合处理来得到最终的航迹。目前人们已提出了很多
目的:  目前,商用眼部药物90%都是滴眼剂,此剂型以其研发简单,成本低廉以及依从性好等优点而广受青睐,但这种类型滴眼剂生物利用度不高,在眼表的滞留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少于5%的药物
研究背景:随着发病率的迅速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而胰岛β细胞的数目减少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胰岛β细胞的损伤凋亡并
网络存储系统被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的构建中,为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上部署丰富的应用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而随着互联网隐私日益受到重视,用户要求网络存储的数据是加密保护的
玉米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作物之一,土壤中有效磷不足限制了玉米的高产、优质。然而,在通过大量施用磷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增加产量的同时,却带来了磷矿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科学的方法是从基因表达及调控的角度探索玉米的耐低磷机制,发掘耐低磷关键基因,并通过对玉米品种的分子改良,提高玉米对土壤磷的利用效率,同时实现低投入稳产出。本文以耐低磷基因型玉米品种(DSY-2)和低磷敏感基因型玉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