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种姓制度下,低种姓阶层和印度贱民在印度社会中备受歧视和压迫。为了推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保护弱势阶层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印度在独立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计划。在高等教育方面2006年《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将保留名额的范围扩大到除了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之外的其他落后阶层成员,保留名额总比例高达49.5%。这项政策从启动到实施存有很大争议。本研究选取2006年《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保留政策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剖析法案内容,总结其特色之处,进而分析保留政策的实践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论争,反思入学保留政策出现的问题,评价入学保留政策对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印度保留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是对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的陈述。在高等教育民主化发展的今天,印度保留政策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在高等教育入学方面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以及其他落后阶层成员在录取名额上保留一定的分配比率使这些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不利地位的种姓和部落也能同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此项政策从启动到现在便争议不断。其实施效果如何,又造成了什么影响,便成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第一章:印度保留政策的历史发展。以优惠政策出台的历史文献及其法律条文为基础,分别从四个时期:政策探索期、政策启动期、政策执行期以及政策争论期,来分析保留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及其相关规定,梳理保留政策的历史发展。第二章:《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的制定背景。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探究《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的制定背景,分别从历史的演进、政治势力的竞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三个方面探讨法案制定的必然性。第三章:《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印度保留政策的一项重大决定—2006《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根据法案内容归纳法案的特色。2006年出台的《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将优惠对象范围扩大至其他落后阶层,大幅度提高保留名额比例,并对保留政策的实施时间作出弹性规定,延续了印度长久以来的入学保留政策,为以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四章:《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的实施效果及其论争。探讨印度2006年《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案》在入学率以及学生学业表现方面的实施效果,从保留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社会民主、社会和谐以及政策的有效性四个方面分析政策论争的本质。第五章:思考与评价。通过分析入学保留政策在实践中面临的批判与质疑,归纳入学保留政策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