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转移是其首要转移途径和致死原因。针对乳癌淋巴转移的治疗将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治愈率。侵袭和转移在肿瘤生长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侵袭行为是导致肿瘤转移的内在因素。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可以直接侵入淋巴管,原有及新生的淋巴管均将成为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的通道。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脱落,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门并在淋巴结中被捕获,导致淋巴结受累。因此恶性肿瘤表达粘附、侵袭相关因子如MMPs的水平、恶性肿瘤微血管、微淋巴管密度将直接影响其淋巴转移的发生。右旋柠烯(d-limonene)是中药橘皮中提纯的单体成份,属于天然单萜烯类化合物。它具有防治化学诱导的啮齿类动物乳腺癌、皮肤癌、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作用,其低毒、广谱、可食用等特征使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癌症初期,右旋柠烯可诱导致癌物代谢的酶类表达,使致癌物解毒,预防肿瘤的发生;癌症初期后通过诱导癌症细胞凋亡、细胞再分化和/或抑制细胞生长调节蛋白异丙基化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我们课题组既往的研究表明,右旋柠烯可通过下调p53、bcl-2、CD44v6、PCNA、VEGF基因的蛋白表达,促进bax基因蛋白表达;限制NF-KB的活化能力以及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caspase-3凋亡途径等多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裸小鼠体内实验发现,右旋柠烯可通过抑制胃癌微血管、淋巴管的形成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VEGF-C基因表达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评价右旋柠烯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VEGF-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介导转染可下调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VEGF-C蛋白的表达,并明显抑制乳癌细胞体外实验中的粘附和侵袭能力;对MMP-2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其作用途径。2、通过构建VEGF-C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EGF-C,脂质体介导转染,蛋白印迹和RT-PCR等方法证实获得VEGF-C基因转染阳性克隆MDA-MB-435-VEGF-C。VEGF-C基因对乳癌细胞体外生长无明显作用;VEGF-C过表达可提高乳癌细胞体外实验中的粘附、侵袭能力:上调MMP-2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3、右旋柠烯可下调VEGF-C过表达乳癌细胞VEGF-C和(或)MMP-2蛋白的表达,抑制VEGF-C基因转染诱导的体外粘附和侵袭能力,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4、应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对57例人乳癌组织中eIF-4E.VEGF-C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IF-4E基因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诱导乳癌血管、淋巴管的生成,进而调控乳癌淋巴结转移。阻断VEGF-C/VEGFR-2/VEGFR-3信号的下传,将可能成为抑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疗法。eIF-4E可作为判定乳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5、应用VEGF-C过表达细胞MDA-MB-435-VEGF-C,构建人乳腺癌裸小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就右旋柠烯对乳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各组裸小鼠乳腺原位均有种植肿瘤生长;模型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87.5%,肺、脑等脏器转移率75.0%,说明转移模型构建成功。右旋柠烯实验性治疗对VEGF-C诱导的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均具有抑制作用。下调乳腺癌细胞VEGF-C蛋白水平,抑制VEGF-C诱导的淋巴管形成、降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是右旋柠烯抑制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机制。目的:探讨右旋柠烯对乳腺癌细胞微丝骨架机构及体外侵袭行为的影响和Fascin-1相关机制。方法:不同剂量右旋柠烯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435,激光共聚焦技术获得F-actin细胞骨架形态morphology改变;利用Transwell小室,以Matrigel和纤维粘连蛋白构建重组基底膜,检测右旋柠烯对乳腺癌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Fascin-1蛋白表达。结果:右旋柠烯作用后乳腺癌细胞间排列较规则,细胞基底少见长而密的微刺结构;微丝结构改变的同时对基底膜的侵袭能力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scin-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2.9±0.3、12.4±0.7和19.3±0.7),与对照组(28.6±0.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旋柠烯通过下调Fascin-1蛋白表达,调控乳腺癌细胞微丝结构,进而抑制体外侵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