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现在想来,我与篆书结缘并一发而不可收,其实是画虎不成的结果。
我学书伊始,完全是出于对书法的喜爱,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便遵循着“楷如立”的古训,先是从颜真卿《勤礼碑》入手,既而又写《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和《张玄墓志》。这样大约写了五六年的时间,但感觉进展不大,笔力软弱,结构松散,未免有些心灰意懒。在我周围的朋友中也有不少写楷书和行书的,都个个笔力矫健,气象峥嵘,但少有人学习篆书,为藏拙起见,我便舍弃其他书体,专学篆书。
学习篆书我是从邓石如写起,对邓石如篆书花了不少功夫,大凡能收集到的邓石如篆书法帖,无不用心揣摩和临习。这样又大约写了三四年的时间,自觉较以前有了不少的提高。同时也得到师友们的鼓励,便更加信心十足,于是,便“穷源竟流”,上追《石鼓文》、《虢季子白盘》和《毛公鼎》,下探赵之谦、吴昌硕和萧退庵。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然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初步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但我深切感受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还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二
小篆之难,难在神采灵动。其原因是由于小篆在产生之初,便要求与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相一致,故而要求其基本特征必然是规整的、静态的和理性的。这种在审美上具有华丽典雅和庙堂之气的篆书,在一定程度上,把统治者那种至高无上、目空一切和唯我独尊的威严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这就注定使小篆不能有过多的变化。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只能是结构严谨而规范,笔画完整而清晰,且线条首尾粗细一致并被等距离均匀分布,字体修长,布局整齐,一丝不苟。这是造成小篆极易平板、单调和缺少个性变化的根本原因。诚然,小篆的抒情意味要逊于行、草书,但这并不等于说小篆就无法写出性情,体现个性,它依然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前人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萧退庵都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近些年来我尝试使用吴昌硕的笔法和萧退庵的结体,在墨色上施以浓淡干湿,在用笔上再贯以行草笔意,庶几可弥补小篆笔法的单纯和形式感的平面,自然委婉通变,趣味盎然,增强了其动态美感与率真风神。
三
唐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可谓是对篆书用笔的深刻揭示。然而,篆书仅仅做到了圆和流畅是不够的。清刘熙载对此做了补充:“余谓此须婉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又说:“篆之取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可见,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不急不弛,才能恰到好处。这就是说写篆书既要圆转自如,又能柔中有刚,做到柔与刚的有机统一。领悟此点又能苦心造诣才能有上乘之作。
四
小篆自秦朝产生以来,后世书家莫不以斯篆为正宗,取纵势修长为体,众人一面,毫无新意。要知小篆结字不宜拉得太长,长则无法,以方楷一字半为宜。萧退庵老人家所说小篆“必须能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好手”,一语道破了小篆的结体特征。依我的体会,将小篆写扁,并非轻而易举即能做到。这首先要练就过硬的手上功夫,并多从汉碑篆额和汉篆上去感悟。尤其是书篆时,必须达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达到疏至不可再疏,密至不可再密,以疏为风神,以密为老气,方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随心所欲,无所不宜了。
责任编辑:吕欢呼
现在想来,我与篆书结缘并一发而不可收,其实是画虎不成的结果。
我学书伊始,完全是出于对书法的喜爱,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便遵循着“楷如立”的古训,先是从颜真卿《勤礼碑》入手,既而又写《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和《张玄墓志》。这样大约写了五六年的时间,但感觉进展不大,笔力软弱,结构松散,未免有些心灰意懒。在我周围的朋友中也有不少写楷书和行书的,都个个笔力矫健,气象峥嵘,但少有人学习篆书,为藏拙起见,我便舍弃其他书体,专学篆书。
学习篆书我是从邓石如写起,对邓石如篆书花了不少功夫,大凡能收集到的邓石如篆书法帖,无不用心揣摩和临习。这样又大约写了三四年的时间,自觉较以前有了不少的提高。同时也得到师友们的鼓励,便更加信心十足,于是,便“穷源竟流”,上追《石鼓文》、《虢季子白盘》和《毛公鼎》,下探赵之谦、吴昌硕和萧退庵。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然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初步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但我深切感受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还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二
小篆之难,难在神采灵动。其原因是由于小篆在产生之初,便要求与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相一致,故而要求其基本特征必然是规整的、静态的和理性的。这种在审美上具有华丽典雅和庙堂之气的篆书,在一定程度上,把统治者那种至高无上、目空一切和唯我独尊的威严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这就注定使小篆不能有过多的变化。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只能是结构严谨而规范,笔画完整而清晰,且线条首尾粗细一致并被等距离均匀分布,字体修长,布局整齐,一丝不苟。这是造成小篆极易平板、单调和缺少个性变化的根本原因。诚然,小篆的抒情意味要逊于行、草书,但这并不等于说小篆就无法写出性情,体现个性,它依然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前人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萧退庵都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近些年来我尝试使用吴昌硕的笔法和萧退庵的结体,在墨色上施以浓淡干湿,在用笔上再贯以行草笔意,庶几可弥补小篆笔法的单纯和形式感的平面,自然委婉通变,趣味盎然,增强了其动态美感与率真风神。
三
唐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可谓是对篆书用笔的深刻揭示。然而,篆书仅仅做到了圆和流畅是不够的。清刘熙载对此做了补充:“余谓此须婉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又说:“篆之取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可见,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不急不弛,才能恰到好处。这就是说写篆书既要圆转自如,又能柔中有刚,做到柔与刚的有机统一。领悟此点又能苦心造诣才能有上乘之作。
四
小篆自秦朝产生以来,后世书家莫不以斯篆为正宗,取纵势修长为体,众人一面,毫无新意。要知小篆结字不宜拉得太长,长则无法,以方楷一字半为宜。萧退庵老人家所说小篆“必须能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好手”,一语道破了小篆的结体特征。依我的体会,将小篆写扁,并非轻而易举即能做到。这首先要练就过硬的手上功夫,并多从汉碑篆额和汉篆上去感悟。尤其是书篆时,必须达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达到疏至不可再疏,密至不可再密,以疏为风神,以密为老气,方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随心所欲,无所不宜了。
责任编辑:吕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