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冶金厂以及核反应堆中,当冷却水与高温熔融金属发生意外接触后,可能会引发由爆炸现象所导致的工业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两者相接触后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相变、传热及化学变化等较为复杂的瞬态过程,故对其机理的探究较为困难,国内外对此至今有未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综上,进一步地研究冷却水与高温熔融金属接触后的相互作用过程对相关安全事故的分析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自主设计了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7YFC0805100)的课题1“高温熔融金属与水接触爆炸机理及预防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7YFC0805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冶金厂以及核反应堆中,当冷却水与高温熔融金属发生意外接触后,可能会引发由爆炸现象所导致的工业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两者相接触后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相变、传热及化学变化等较为复杂的瞬态过程,故对其机理的探究较为困难,国内外对此至今有未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综上,进一步地研究冷却水与高温熔融金属接触后的相互作用过程对相关安全事故的分析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自主设计了一种主要由注水装置、高速摄像图像采集系统及中频熔融炉所组成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借此开展了一系列水滴与熔融铝相互作用的实验。具体研究工作如下:开展了单水滴撞击熔融铝表面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研究。在不同水滴下落高度以及熔融铝温度条件下,实验中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实验现象:射流现象、射流-弹起现象和弹起现象。在射流现象中,水滴撞击熔融铝后形成射流结构,但始终未离开熔融铝表面。当水滴的下落高度增大后,其与熔融铝碰撞后先形成射流结构,后被弹离熔融铝表面,即射流-弹起现象。当水滴的下落高度及熔融铝温度均较大时,水滴撞击熔融铝后被直接弹离熔融铝表面,即弹起现象。且水滴的最大射流高度与水滴下落高度和熔融铝温度成反比,而水滴的最大弹起高度和其下落高度成正比,与熔融铝温度成反比。提出了水滴与熔融铝之间蒸汽膜的蒸发-冷凝模型,发现随着熔融铝温度的升高,两者之间的辐射传热量大幅提升,使得水滴完全蒸发时间明显减少。结合水滴撞击熔融锡表面的实验,发现当蒸汽膜因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及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发生局部塌陷后,触发水滴发生蒸汽爆炸的直接接触温度下限不高于208.67℃,且蒸汽爆炸的剧烈程度与熔融金属温度成正比。当熔融金属温度超过500℃后,相互作用过程中再无蒸汽爆炸现象产生。因此推断当熔融金属温度较高时,蒸汽膜越厚(稳定),因此其无法在自身不稳定性的作用下发生局部塌陷。此时,水滴与熔融金属之间无法通过塌陷的蒸汽膜发生直接接触换热,从而使水滴升温到其均相成核温度以触发蒸汽爆炸现象。开展了水滴与熔融铝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耦合特性研究。发现在不同连续水滴下落高度以及熔融铝温度下,连续水滴撞击熔融铝表面后出现了三种典型实验现象:水滴聚合现象、水滴飞溅现象及(两者的)过渡现象,三种现象的分布情况取决于连续水滴的下落高度,而与熔融铝温度无明显关系。同时,当熔融铝温度较低时(700-900℃),冷却水的完全蒸发时间随熔融铝温度的升高约呈线性减小。而当熔融铝温度超过900℃以后,其对冷却水的辐射传热程度相对熔融铝温度较低时急剧上升,导致冷却水完全蒸发时间的降低趋势增大。研究了不同熔融铝温度和冷却水初始体积条件下,冷却水与熔融铝表面接触后所产生的氢气体积,发现所收集到的氢气量与熔融铝温度成正比,而随着冷却水初始体积的增大呈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建立了反应中的产氢机制模型图,并对相关的物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蒸汽膜以及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在冷却水与熔融铝之间起到了“隔热层”的作用,其大幅降低了两者之间传热过程的剧烈程度,且其稳定性(厚度)较高故难以在自身不稳定性的作用下发生局部坍塌。因此,在两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始终无蒸汽爆炸现象出现。
其他文献
氢气被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目前,制备氢气的几种主要方式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和化石燃料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有效制备高纯度氢气的方法。但是,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较难发生的过程,每摩尔水分解需要237 k J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用来克服阴极HER(析氢反应)和阳极OER(析氧反应)的能垒,此外,电路中电阻和离子的迁移也会提高电解电压。过高的电解电位使得电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可能得到一些优于传统地学分析方法的结果,在矿床地化异常识别、元素迁移分布等方面数据驱动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以南陵-宣城矿集区内的荞麦山铜硫矿床为研究对象,以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PXRF)技术为数据获取手段,在系统收集整理了与研究区有关的地质资料、剖面资料、钻孔资料、论文文
本文以纯镁为基体材料,纳米级SiC粉末为增强体颗粒,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出了x%SiC/Mg基复合材料(x=1、3、5、10、15)。对制成的SiC/Mg复合材料表征了其显微组织和金相形貌,并使用压缩试验分析了SiC/M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讨论了纳米级SiC增强体颗粒的引入对材料自身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SiC/Mg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模拟试验,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这两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是世界Au、Ag贵金属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全球大型Au、Ag贵金属矿床及Pb、Zn、Cu等有色金属矿床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但该类矿床在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还有待深入。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庐枞矿集区内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小型浅成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为矿集区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对其研究以完善补充矿集区内成矿类型。本文主要在矿床地质勘探资料基础上,重点对黄
在相变材料的选择方面,石蜡因为其潜热高、相变温度丰富等优势,在近些年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石蜡具有相变状态发生改变,具有难封装和导热系数较低的劣势,所以经常选用膨胀石墨作为载体材料进行石蜡的定形。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虽然可以解决石蜡的封装泄漏问题,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蜡的热导率,但是石蜡/膨胀石墨的体积较大,在应用封装时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本文探讨了使石蜡定形的最小膨胀石墨质量
随着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各种金属材料的需求日益提升。在核工业及冶金业等行业中常常发生熔融金属在非正常的条件下与冷却剂进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蒸汽爆炸,危害周围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这种蒸汽爆炸近年来在冶金行业的事故中频发,此外在人类核工业历史当中,也曾发生过三起较为严重的因熔融物与冷却剂非正常接触引发蒸汽爆炸而导致的严重的安全事故。由于高温熔融物与冷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随着我国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煤的高效洁净转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浮选法由于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煤脱硫。本文采用浮选法对山西ZY烟煤和ZF烟煤进行脱硫降灰,研究了捕收剂、起泡剂及抑制剂等对煤浮选效果的影响,并分别采用正交实验法和BBD响应曲面法对浮选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FTIR、XRD和Zeta电位对浮选前后的煤样进行分析表征,探究脱硫脱灰机理。首先,对ZF烟煤进行浮选脱硫降灰试验。结
植物来源的山奈酚在体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对大多数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山奈酚的溶解度低,渗透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使用生物聚合材料包埋小分子化合物是解决水溶性差问题的主要策略之一。小麦醇溶蛋白作为天然蛋白,具有独特的自组装特性、胃肠道的粘附性以及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我们通过反溶剂法设计出了负载山奈酚的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方面
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管道腐蚀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FBE)因其附着力高、防腐性能强、机械性能优异的特点,已成为最重要的管道防腐涂料。原料、配方设计以及涂装工艺,是决定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基体树脂、固化剂、改性剂、填料、助剂等组分进行性能分析和筛选,设计了一种防腐性能优异的环氧粉末涂料配方,并制定了合适的粉末制备及涂装工艺。主要内容如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凭借其在诸多方面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并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调查总结国内外文献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拓扑优化研究后发现,目前该材料结构在动态环境下关于表征纤维铺设角度和拓扑构型同步优化的研究较为少见。考虑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尝试以结构的柔度值最小化和基频最大化作为多目标优化设计内容,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