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花叶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及转3gG2、5gG3基因大豆的抗病毒功能验证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导致的大豆花叶病对大豆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而近期研究发现,在我国南方多个地区,与SMV亲缘关系较近的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也可引起田间大豆花叶病的发生。用田间大豆中分离的4个BCMV株系分别接种具有SMV抗性的不同大豆品种后发现,抗SMV品种PI 96983、Ogden、Marshall和York能够被多个BCMV株系所侵染,而Suweon 97与Raiden(分别含有抗SMV基因Rsv1-h和Rsv1-r)对4种测试的BCMV株系均表现为抗性。为探索大豆对BCMV的抗病遗传模式并进一步精细定位其抗性基因,本研究首先选择BCMV抗性品种Suweon 97与感性品种Williams 82杂交构建定位群体。利用BCMV株系HZZB011接种220个F2单株后发现,抗、感表型分离比符合3:1(3 Resistant/1 Susceptible),表明Suweon 97对BCMV-HZZB011的抗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951对SSR分子标记,共获得186对在亲本间显示多态性的可用标记。经混合组分分析(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后发现,13号染色体上BARCSOYSSR_13_1109标记与抗BCMV基因紧密连锁。在此标记周围选择更多分子标记,将抗性基因粗定位于BARCSOYSSR_13_1109和BARCSOYSSR_13_1122之间。选择这两个标记筛选大样本F2群体(含1150个体),共得到14个重组子。利用HZZB011接种这14个重组子的F2:3植株获得抗、感分离表型,并进一步设计新的SNP标记,最终将抗BCMV基因精细定位于BARCSOYSSR_13_1114和SNP-49之间(58.1 kb)。参考Williams 82基因组发现,该区间含有一个CC-NBS-LRR(CNL)类型的抗病基因Glyma.13g184800,推测其最有可能是Suweon 97中的抗BCMV功能基因。需要指出的是,该区间与本实验室此前利用SMV病毒株系SC6-N、SC7-N在Suweon 97中定位的抗SMV基因“Rsv1-h”位于同一区间,因而推测Suweon 97可能依靠同一个抗病基因对抗SMV和BCMV两种病毒。为了验证上述推论,确定大豆中抗BCMV基因与抗SMV基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进一步选取大豆抗BCMV、SMV品种Raiden与感性品种Williams 82杂交,构建F2和F2:3群体。选择病毒BCMV-HZZB011和SMV-SC6-N分别接种140个和51个F2单株后发现,两个接种群体中抗、感表型分离比均符合3:1,证明Raiden对BCMV和SMV的抗性均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利用197对多态性SSR标记进行BSA分析后发现,Raiden中抗BCMV基因与13号染色体上Rsv1位点附近的分子标记BARCSOYSSR_13_1103及BARCSOYSSR_13_1169连锁。选择Rsv1位点周围的12个分子标记,对140个F2单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并根据其接种BCMV后的抗、感表型,将抗BCMV基因定位于BARCSOYSSR_13_1084和BARCSOYSSR_13_1115之间。而对于Raiden中的抗SMV基因(前人命名为Rsv1-r),选择同样的12个分子标记对51株F2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依据接种表型将其定位于BARCSOYSSR_13_1075和BARCSOYSSR_13_1161之间。随后,利用标记BARCSOYSSR_13_1075和BARCSOYSSR_13_1161筛选F2大样本群体(共1009个体),共得到70个重组子,按其重组位置归纳为16种类型。从每种类型中随机选取一个重组个体,对其F2:3植株分别接种2种病毒株系HZZB011和SC6-N。结合表型和基因型结果,同时设计更多SNP分子标记,最终将抗BCMV基因与抗SMV基因均定位于分子标记SNP-38和SNP-50之间约154.5 kb的区间内。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区间内基因的抗病毒特性,另外选取BCMV-DXH015和SMV-SC7-N两个株系分别接种6个关键的F2:3重组材料(代表上述重组子中的6种类型),发现其表型结果与BCMV-HZZB011和SMV-SC6-N接种的表型数据一致,说明该定位区间内的抗性基因能够高效对抗SMV和BCMV病毒的多种株系。参考Williams 82基因组发现,该区间注释有两个CNL类型的抗病基因Glyma.13g184800和Glyma.13g184900。通过序列扩增和比对发现,这两个CNL型基因在抗、感亲本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且演化分析表明基因受到强烈的正选择作用(含有更高比例的非同义突变)。通过扩增和比对12个大豆品种中Glyma.13g184800和Glyma.13g184900基因发现,Raiden中Glyma.13g184800与Suweon 97中的等位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Glyma.13g184900与Suweon 97、PI 96983和York中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但Suweon 97中Glyma.13g184900已排除在候选区间之外,PI 96983和York对BCMV(包括HZZB011和DXH015株系)无抗性且SMV抗性基因(Rsv1和Rsv1-y)定位在其他位置,因而推测Glyma.13g184900作为抗性候选基因的可能性较小。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果和推断:在两个广谱抗SMV、BCMV的大豆品种Suweon 97和Raiden中,其功能抗病基因均被精细定位到相近位置的区间中,且最可能的候选基因均为Glyma.13g184800。这一研究结果为后续针对该基因开展转基因功能验证以及开发利用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转基因验证是功能基因鉴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尽管前人的工作及本研究中已定位出多个抗病基因位点,但通过转基因实验直接验证候选基因抗病毒功能的工作一直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从大豆抗性品种PI 96983中克隆3gG2和5gG3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后成功转化感性大豆品种Williams 82。从3gG2、5gG3转基因T1代中分别选择3个不同株系,接种SMV-SC6-N后发现:感性受体Williams 82正常发病,转基因植株表型正常,且RT-PCR未能在植株叶片中检测到病毒RNA基因组,表明3gG2和5gG3转基因后代对SMV-SC6-N均具有完整的抗病毒能力。而利用BCMV-HZZB011接种上述转基因株系后发现,植株出现明显的发病表型,表明两种转基因材料不具有BCMV抗性。综上,本研究首次在大豆中精细定位到抗BCMV基因,并通过Suweon 97×Williams 82和Raiden×Williams 82两个杂交组合的定位工作证明其与大豆抗SMV基因Rsv1-h和Rsv1-r都位于Rsv1位点内上游的抗SMV功能区段内,分析结果显示:CNL型抗病基因Glyma.13g184800可能同时拥有大豆对SMV和BCMV的抗性功能。此外,通过转基因方法将Rsv1位点内的CNL型候选基因3gG2和5gG3转入感性品种Williams 82,发现两个基因均对SMV具有抗性,而对BCMV感性。该工作直接利用大豆转基因材料验证候选基因的抗病毒功能,为后续开展更多候选基因的验证工作,逐步探究该位点抗病毒基因的分子演化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147例结核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64例;年龄6至77岁,平均54±4.6岁。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47例,其中对已经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效果不好的患者行脓胸病灶廓清术加胸腔闭式引流术33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及瘘修补术57例;
本文基于大气环流模式CAM,对青藏高原大地形进行简单处理并积分15年,在月和候时间尺度上对比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高原的响应特征。青藏高原的存在强化了海陆热力差异,改变了亚洲地区高低空流场和亚洲季风特征。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在月平均差异场上,5月风场与降水差异大值区域集中在高原附近与同纬度区域。高原上空感热与潜热加热,使其成为夏季东亚大陆的加热中心与上升中心,其强度与影响范围远大于无高原试验的加热中心。
本文利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全空间Rn中时间周期Hamilton-Jacobi方程的粘性解的长时间渐近性态.前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基本假设,Hamilton-Jacobi方程解的长时间渐近性态的研究内容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第一章主要介绍几点预备知识,给出了文中需要的几个基本定理.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时间周期Hamilton-Jacobi方程的基本性质.首先给出了时间周期Hamilton-Jacobi
近年来,建立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和信息科学基础上的量子信息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作为量子信息的重要分支,量子通信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克服了传统密码术的安全隐患,在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由于自由空间量子密钥传输对将来利用卫星构建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研究携带密钥信息的光子在自由空间中传输时如何受到大气信道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构建大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时,各种量子模块需要通过量子接口
贡氏假鳃鳉是一年生季节性鱼类,由于在野外环境中长期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形成了遗传性的短暂的生命周期。在旱季到来前,它们将卵产在水底的泥土中;等到雨季来临时,小鱼快速孵化,长大,产卵后急速衰老,并且这些性状的表达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不同温度下饲养的贡氏假鳃鳉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及衰老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证明温度这一外部因素所起到的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简述如下,将同
生物组织内部结构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散射特性,而光作为生物组织检测的重要信息载体,其自身特性包括颜色、幅值、偏振等都对信息获取有较大的影响。结合偏振成像,对生物组织多光谱偏振特性展开了研究,依据不同微粒尺寸的分布建立了均匀单层生物组织模型,结合瑞利和米氏散射理论模拟了基于单个微粒的两种散射事件。瑞利散射具有较好的前向后向散射对称性,米氏散射具有强前向散射特性,两种散射模型都与尺寸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
化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素养。社会责任感既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初中学生形成健康人生观的需要。文章就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完善、高尚的人格,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人们对在水生环境中广泛使用抗生素存在极大的担忧。这些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正对抗菌素耐药基因(AMR)构成威胁。尽管目前已经进行了许多详细的研究来降解水中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污染问题依旧严峻。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磺胺二甲恶英(SDM)作为目标抗生素,它是磺酰胺(SA)的一种。由于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地表水中残留的磺酰胺类抗生素(如SDM)的存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的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Mets)。在美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患有Mets。在中国,Mets患者也在逐年增加。Mets是一类同时患有腹部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等症状的非传染性疾病,后续容易发展成2型糖尿病和各种心血管疾病。Mets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展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还将随时受到威胁。随着患病人群的增加,Mets成为威胁人类的健康的杀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