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人效果理论提出之初,戴维森就将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和后续行为阶段。在该理论研究发展的30多年来,学者的研究一直追随着戴维森所提出的步伐,并用大量的实例研究证实了该理论假说的存在,并进一步验证了影响认知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各种的后续行为模式。对于第三人效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学者提出了诸如归因理论、乐观性偏见等解释,主要从受众的心理层面上解释造成这种认知存在的原因。虽然现在的解释有很多,但却一直未能做出一个系统化的归纳。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人效果的提出改变了以往对传播效果研究的方向,它更多地是从受传者,而并非传播者的角度来研究大众传播效果。即便是考量人们对媒介的看法,也并不是直接评估,而且通过间接对比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差异来测量大众传播信息对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同时,随着新媒介的发展,第三人效果在网络环境下也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这是任何一个理论研究所不容忽视的传播环境,也是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对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除了缺乏大量的本土实例研究外,对理论研究的范围也相对狭窄,大多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翻译和认证,没有太多的创新点。本文首先对第三人效果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详细、系统化的对理论的认知和行为阶段进行全面性的概括和总结。并从不同角度探究理论产生的根源。其次,通过和第一人效果理论、非亲身效果假说的对比,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该理论。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论述在新媒介环境下,第三人效果存在哪些行为,具有什么特殊性。最后在简单分析该理论国内外的研究形势后,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asostatin-1(VS-1)对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方式制造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构建慢病毒载体并以脂质体
针对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发脑电.从三个角度获取了alpha节律波.并对其非线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照组还是病人组的alpha节律都不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提示对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重组、机构整合保持竞争优势,并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科学规范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
作为知识和资本的结合体,知识型企业有着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合作剩余分配方式,如何协调解决其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之间的合作剩余分配是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
期刊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和钻具行业的发展变化,单纯以贸易方式出口钻具的外贸中小企业面临被制造工厂短路、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局面。同时单纯的贸易商模式也难以拓展业务规模,不利
文献追踪是在读研究生全面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前沿的重要途径。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跨多学科的新型边缘学科,快速提高该领域学生的文献追踪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超过资本、土地等其它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员工是高科技企业的根本和灵魂。因此,有效的进行知识员工激励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着特殊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尤其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股利不仅仅是投资的一种回报方式,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自从Lintner (1956)和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