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经久不衰的一项活动,其绩效深受经济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微观环境的影响。控制权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为研究并购绩效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以期为规范并购行为提供建议。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展开分析,并结合其控制权特征,探讨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者分离度等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而后提出4个相关假设,选取我国证券市场样本并设计实证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并购市场提出一些政策与建议。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实证与规范相结合:一方面,对并购动机、并购绩效以及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特征进行规范分析,发现我国的民营企业与大多东亚国家类似,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往往使最终控制人更倾向于获取私人利益,而其获取动机又会随着其他股东制衡能力的提高而减弱;另一方面,本文选取了深市、沪市上满足条件的45家在2005年度发生并购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色诺芬数据库、锐思数据库、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样本公司并购前后5年的财务报告搜集整理数据,计算出每个样本公司2003年至2008年的EVA值,得出4组考察期间不同的数据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并购绩效的变化与控制权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的并购行为在短期内给上市公司带来了绩效的增长,但是长期的看,这种增长最后都回落了。也就是说,并购并没有给收购公司本身带来持续的绩效增长。然而收购行为却仍然此起彼伏,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最终控制人与其他股东的代理问题。这种代理问题的表现随着控制权的变化而显著发生变化,总体上讲,表现为“侵害——激励——侵害”的效应。在本文的研究中,并未发现现金流权与并购绩效的正向关系,笔者分析,这是由于发生并购行为的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现金流权较低的现象。也正因此,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也不明显。研究还发现,第二股东的股权对最终控制人的制衡能力能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制衡能力越高,绩效越好。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并购后第二年,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都与常年显著不同,其现金流权与并购绩效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这正是造成后来的并购绩效不升反降的原因。本文的研究新意在于:采用EVA指标来评价民营上市公司的主并绩效;结合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对并购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并购后第二年的影响与往年显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