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能否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或者说“出口学习”效应是否存在,是近些年来微观贸易文献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考虑到出口导向发展策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用微观数据检验“出口学习”效应,或者说出口带来的更为广义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具有重要的政策性意义。本文围绕中国企业的“出口学习”这一问题,在考察了“出口学习”效应发生的多种机制和影响“出口学习”效应的潜在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国内以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面临的一些稳健性问题,将企业出口行为内生化入企业生产率动态轨迹中,构建了一个包含内生出口变量的产出模型,采用以往研究中普遍使用的1998-2007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从一个新的视角上检验了“出口学习”假说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考察了企业的出口经历对其未来生产率的提升。相比国内以往研究,本文的检验方法依赖更少的假设,且在生产函数估计上更为稳健和有效率。而在以往研究所涉及内容之外,本文还利用该模型考察了企业出口密集度、企业面临的产业集聚水平和自身研发投入对其“出口学习”效果的潜在影响。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包括:(1)从样本统计来看,出口企业在人均工资、人均销售额、人均工业增加值等多个企业指标上优于不出口企业;(2)在总体水平上,中国企业样本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出口学习”效应,一年的出口经历能使其生产率平均提升约2.2%;(3)分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表现出了最高的“出口学习”效应,东部企业的学习效应则极为不显著,经细致考察后本文发现此种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与东部样本中较多的加工贸易企业有关;(4)出口学习效应在不同出口密集度水平下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具体大小随出口密集度的增大呈“倒U形”变化;(5)在不同行业,“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及具体大小则显现出较大异质性,相当一部分行业并未表现出“出口学习”效应;(6)出口企业集聚在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同时,对其“出口学习”效应有一定程度的正向促进效应;(7)虽然研发投入能够普遍提升企业的生产率,但其并未能促进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迅速扩张的出口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起到重要外部推动力作用的同时,其对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改进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这要求中国加速相关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调整部分过度强调出口扩张的鼓励性措施,并通过产品品质的不断改善,提升在产品价值链上的位置,从而保持出口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