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 1986 年 8 月 2 日、1992 年 7 月 17 日(2 景)和 1994 年 7 月 30 日(1 景)及2000 年 8 月 9 日 TM 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近 15 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及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结果显示: 1 通过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配准、增强等处理,提高了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改善了目标识别的图像环境,增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荒漠化信息特征,增加了人-机交互解译的可靠性。 2 1986-2000 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了 359929.2 hm2,以旱地减少为主,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化为荒草地、盐碱地和沙地。转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以榆阳、神木、横山、靖边、定边等区县较为严重。林地、牧草地面积各增加了132074.6hm2、78590.9hm2,主要以退耕还林和沙地治理后,由耕地和沙地转化而来。城镇和农村居民建设用地增加了 19519 hm2,布局上以原城区为基础上向外扩展,但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空间上呈集中化特征。水体整体变化不大,但河流水面萎缩 6980.7hm2;滩涂和水库面积各增加了 9967.5 hm2 、980.1 hm2。水体的变化主要是在河流的某些河段,由于河流缩退人们在无定河、榆溪河、窟野河、秃尾河河畔滩地上开垦种田及在东部和东南部黄土丘陵区为防止水土流失而修建淤地坝。旱地大面积盐渍化引起盐碱地面积急剧增加,特别是在监测初期到监测中期,平均以 3267.9hm2·a-1的速度增加,6 年内增加了 19607.1hm2,并且破碎化程度加剧,其中定边、靖边两县土地盐渍化十分严重。 3 区域土地荒漠状况较为严重,荒漠化面积占到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3,15 年来沙地面积增加了 46306.8 hm2,荒漠化的范围逐渐扩大,景观结构上破碎化程度加剧。但荒漠化程度明显下降,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 121474.5hm2,荒漠化的主导类型已由严重荒漠化转变为中度荒漠化。然而轻度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土地面临着严重荒漠化的潜在危险,而且荒漠化区域正在整体呈带状向东南部黄土丘陵区推进,土地荒漠化的形式仍然十分严峻。 4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及荒漠化变化是由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所导致的。气候因素是驱动土地利用/覆盖及荒漠化变化的重要自然因素;政策制度的导向、人口压力及社会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分异,驱动了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导致荒漠化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包括过度放牧、垦荒、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在某种程度上诱发了区域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