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特异性小肠溃疡(Nonspecific small bowel ulcers)指一类原因不明的位于十二指肠至回肠之间的一种罕见的溃疡性疾病,由于检查方法及人体自然结构的限制,通常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发现其存在,在术前则极少发现。小肠溃疡十分难以诊断,多在并发其他疾病例如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临床症状时才引起注意,并且难以诊断病因,直到进行外科手术及尸检时才能明确诊断。1990年以前亦曾出现过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病例报告,但因检查手段局限,仅有少量相关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尤其是末端回肠镜、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小肠溃疡的检出率得以提高。在经过系统性的检查如胶囊内镜、单气囊及双气囊小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等其他检查后可以明确部分小肠溃疡患者的病因,但仍有部分病例难以确诊。可以导致小肠溃疡的因素包括(1)感染,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及细菌、寄生虫等其他微生物。(2)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等;(3)肿瘤,包括间质瘤、淋巴瘤、癌症等;(4)炎性肠病,包括CD、溃疡性结肠炎等;(5)风湿性疾病,包括白塞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6)血管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肠病等;(7)其他,包括放射性肠病、嗜酸性胃肠炎、肠道术后等。部分患者经过实验室生化检查、影像检查及病理检查等可以查明溃疡病因,但还有一些患者在经过上述检查后依然难以查出病因,将这一类诊断为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现在国际上尚无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制定治疗金标准,相关特异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例数也十分少,临床上多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主要用药多为肠道疾病相关常用药如谷氨酰胺、美沙拉嗪等。目前美沙拉嗪缓释剂主要包括两种:一为时间依赖性缓释被膜制剂,多为外包被有主要成分为乙基纤维的包衣的美沙拉嗪微颗粒,药物沿消化道管腔前行,其被膜随时间变化释放活性成分,药物通过幽门后即开始释放活性物质,并接触肠粘膜起效,颇得斯安就属于这一种缓释剂。目前颇得斯安主要在小肠内释放50%的活性成分。除了时间依赖性被膜制剂之外还有一种依赖pH的缓释/树脂包被制剂,该种制剂的被膜可随着消化道pH改变而溶解,活性成分将随着药物在消化道内运输的进程而释放,可在固定节段释放并产生作用。[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由于颇得斯安在消化道内释放较早,活性成分能够覆盖全段小肠,故选用颇得斯安进行相关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对颇得斯安对于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和内镜下表现的改变,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诊断为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并以颇得斯安治疗的48例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特点、诊疗及随访情况。结果共将48例非特异性小肠溃疡患者纳入组内,男女比例为1:1.07,年龄1471岁,平均(41.4±17.9)岁,皆给予口服颇得斯安(美沙拉嗪)缓释片1.0g,每日4次,平均随访11.6个月,整个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等,治疗后ESR及CRP指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皆较治疗前下降,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内镜下黏膜治愈24人、缓解19人、未愈5人。结论1、颇得斯安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应用2、应对诊断或疑诊为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的患者进行较严密及为期较长的随访,对于明确最终诊断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