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候的的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客观评价芪归通络口服液对气虚血瘀型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临床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为芪归通络口服液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遴选60位患者,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符合本研究的排除标准,且符合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再经标准化手法3次复位(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后,没有位置性眩晕及特征性眼震的患者。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均介于40-75岁之间,病程(从发病到手法复位成功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成药芪归通络口服液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都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药物的临床疗效。各组均由本科室专科医师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根据中医症状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HI)(中文版)评估患者的躯体、情感及功能状态,运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估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并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常规心电图的改变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本次试验研究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执行,纳入病例60例,无脱落患者。芪归通络口服液组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相对比:1.疗效比较:经药物治疗后,两组病患的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改善,芪归通络口服液组有效率96.67%,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有效率76.67%,且前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2.药物治疗后,两组病患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芪归通络口服液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p<0.05)。3.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HI总评分,功能、情感、躯体等各亚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芪归通络口服液组的DHI总评分、功能、情感、躯体三项的评分也均比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更低(p<0.05)。4.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明显异常变化,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初期出现了轻度的不良反应,未予特殊处理,其后症状自行消失,表明芪归通络口服液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结论:芪归通络口服液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气虚血瘀型BPPV复位成功后的残余症状均有疗效。但中成药芪归通络口服液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且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