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中内皮素-1(ET-1)及心钠素(ANP),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不同阶段的浓度变化,研究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从而探索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30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Ⅰ组,n=15);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Ⅱ组,n=15),Ⅱ组患者术前12~24h行T4.5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不注药,无菌覆盖备用。全麻诱导前硬膜外注入0.8%利多卡因,维持阻滞平面范围T1~T7。麻醉方法Ⅱ组患者全麻方案同Ⅰ组,同时复合硬膜外持续注射0.8%利多卡因5mL·h-1(含2μg·mL-1芬太尼)。持续监测有创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ECG、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SpO2、PetCO2、体温、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分别于术前(T1)、术后1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动脉血10ml,其中5mL送检CK-NB及cTnI,其余5mL离心、分离血浆后置于-20℃冰箱保存,待全部标本采集结束后统一测定ET-1及ANP浓度。 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气管内插管、切皮、劈胸骨、冠状动脉吻合、闭胸骨各时点Ⅰ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各时点Ⅱ组低于Ⅰ组(P<0.05)。术后Ⅰ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术后1h、术后24h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Ⅱ组术后1h、术后24h和48h显著低于Ⅰ组(P<0.05)。ET-1、ANP变化:Ⅰ组术后1h、术后24h和48h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各时点无差异;组间比较Ⅱ组术后1h、术后24h和48h明显低于Ⅰ组(P<0.05)。CK-MB及cTnI变化:两组患者术前CK-MB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h开始升高,术后24h达峰值,与麻醉前比较,均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术后48h明显下降,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Ⅱ组术后24h和48h显著低于Ⅰ组(P<0.05)。cTnI值与术前比较,术后1h开始升高(P<0.05),24h达峰值(P<0.05),术后48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术后24h及48hⅡ组患者cTnI水平低于Ⅰ组(P<0.05)。 结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抑制ET-1、ANP的释放,降低CK-MB及cTnI的活力,有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维持,对冠脉搭桥后的心脏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