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中国外交的“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二十八字方针的核心内容。在“二十八字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科索沃危机之类发生后,对于中国外交政策方针的争论也逐渐展开。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中国“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 作为外交方针的“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就是要在准确估计和评价现有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对于不同的外交对象和在不同的外交场合,灵活的选择策略,在国际上担当和中国地位相称的地位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大国的作用,实现国家利益。在今天,“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指导方针并不像提出时那样具有辩证的关系。中国发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更应该倚重“有所作为”的方针。“韬光养晦”不仅是作茧自缚,同时还会在国际上造成误解。 进入新世纪,中国外交已经也应该更加越来越多地体现“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政策。实行“有所作为”的外交既急迫又必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要求中国要有所作为,实行大国外交。国际上存在的和平发展问题要求中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有所作为。中国以前“韬光养晦”的外交在新世纪面临着挑战要求中国外交有所作为。中国国家利益的外溢、中国数百年来的强国之梦要求的外交能够有所作为。所以,中国应该在心态上树立自信,在行动中有所作为。有所作为同和平共处、不当头、不盲目与西方国家对抗是并不矛盾的。 在朝核问题的解决、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上都证明了中国外交越来越更多地体现了“有所作为”的方针,同时也证明了“有所作为”方针的有效性。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外交没有能够有所作为,对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维护促进都不利。 所以,有所作为的外交是必要的。她是基于中国的国家实力。有所作为的外交的标准就是要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持世界和平。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