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其与译作在目的语市场的适应与生存有着密切联系。然而以往的翻译研究大多采用规范式研究,大多把重点集中在翻译性质,标准和技巧方面,而忽视了对译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重大的转折,文化取向开始盛行。翻译研究的文化取向开始关注译者,译者主体性研究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然而直至胡庚申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译者的主体性和作用才得到实质性的凸显。胡庚申借用达尔文进化论的“适应/选择”学说,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4:219)。在翻译活动中,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都需要译者来完成:适应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选择是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译者的适应/选择主要体现在:译者对“需要”、“能力”与“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有“中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美誉的《老残游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书中借江湖游医老残的游历见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其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在晚清小说中首屈一指。其英译文早在1929年就有了亚瑟·韦利译的原书第三回,刊在《亚洲》杂志上。后来又出现了很多英译本,其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广为流传,再版次数颇多。在这个译本中,呈现出纷繁的语言现象,反映出译者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出多种翻译策略选择,体现了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本论文以《老残游记》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纬,以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经,通过对作品的全面分析和对理论的阐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得出可令人信服的结论。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分别从译者对需要的适应与选择,对其自身能力的适应与选择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三方面着手,探析《老残游记》这部在国内外文学界都颇负盛名的小说是如何在译本中再现其独特的风格。通过分析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分析译者是如何适应外部需求和自身内部心理需求来选择作品,如何在语言维度对原作风格的适应和在翻译策略上做出正确选择,如何对读者阅读心理的适应,对原语文化的适应及做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的选择。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提出为译者的研究和翻译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研究从译者的适应选择角度,全面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所译《老残游记》的全过程,较全面地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为何选择该文本及如何翻译该文本的问题。此外,本研究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证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问题表征,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表征能力。如今,国内外的研究者在数学表征方面的研究主要都聚集在“问题表征”上。但对于
磁性纳米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性生物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磁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分子磁性分离、酶反应、药物载体和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年
应急管理能力是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频发的诸如甲型H1N1流感
<正> 急性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急腹症,属祖国医学之“肠结”、“关格”范围。其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腹胀、便闭为主要特征。
在战略型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中,预测是“计划预算与预测”部分中与经营战略、计划预算并重的一个环节。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着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啄木鸟是一类最具利用潜力的林木蛀干害虫天敌,被誉为“森林医生”。本文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地区和湖北公安县等农田防护林、浙江天目山和湖北太子山等山区及北京市区的大斑
通过对纳米比亚北部、中部和南部的热水喷流沉积型铜矿、夕卡岩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的观察,发现这些不同类型的铜矿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铜在地表以碳酸盐(主要是孔雀石)的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也逐步提高,但是相对于一些音乐教育体系更加成熟的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对国
对20条不同通风坑道的空气卫生质量监测结果:NO、NO2未检出,CO、CO2、SO2均符合卫生标准。其中8条密闭坑道因不能与外界进行通风换气,O2平均19.9%,低于正常含量,厌氧菌数明显
对 1 6 2 4名高校学生应对几种特定压力事件的心态及行为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发现 ,大多数青年学生在各类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显示出一定的心理行为倾向 ,这种倾向往往受性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