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近些年在我国各地呈现迅速扩展的发展态势。据测算,2006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带动发展的村寨超过2万个,增收致富的农民超过600万人。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被证实对当地经济有较好推动和贡献,曾一度成为"拯救乡村的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变革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而且世界各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的确可以而且正在成为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在今天中国乡村变革和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内在的体现。虽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产品同质化和低质化问题、公地悲剧问题、社区授权问题、非本土化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经济漏损问题等等,具体表现为生态和人文环境退化、社区内外矛盾和冲突不断。现实启示我们,由乡村旅游引发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新思维、新管理及新手段来解决。在此背景下,论文以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以一体化乡村旅游理论为指导,探讨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律与操作方法,试图在乡村旅游与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以实现乡村旅游接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维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兼顾乡村旅游涉及的多元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求尽可能实现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和乡村旅游地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梳理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为主线,以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论文在分析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利益矛盾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中的企业网络和机构网络在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乡村旅游企业是制定关于资源、活动和产品的分配与联合决策的基本单位,乡村旅游企业网络的发展能更好的促进资源与活动的互补性,互补性又促使乡村旅游企业更好地实现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机构网络的作用在于通过政策和计划、商业支持、质量控制、推销和市场营销从而支持或者阻止旅游业的发展,并且乡村旅游机构的结构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所差异,即推动乡村企业联合发展需要横向机构合作而更好进入市场需要纵向机构合作。其次,论文提出了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协调机制与方法。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协调,既要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更要实现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论文指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并提出在确定发展战略和制定管理政策时,决策支持系统是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先进科学的方法。再次,论文还构建了衡量乡村旅游一体化程度的方法,以一体化乡村旅游的七个关键主题作为衡量的主要指标,涵盖了乡村旅游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的六个群体作为调研对象,对七个指标进行打分,通过分群统计和分指标统计,可以获得不同利益群体对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不同指标的评价,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对不同指标的总体评价,从而为乡村旅游一体化在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指标上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方向指导,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也提供了基本依据。论文还通过调研对陕西关中三个乡村旅游地一体化程度的进行了评价,并说明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缺陷,以及该调研结果如何用来指导乡村旅游在那些方面、就那些利益相关群体更好的促进和改善乡村旅游一体化的程度。最后,乡村旅游一体化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网络的发展在各个方向上并不完全是均衡的,我们也不可能期望网络在各个方向上能够等量齐观,因此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呈现多样化路径。论文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网络的延伸拓展,对中国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进行了总结归类,并对发展路径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和评价。发现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路径选择,不仅取决于自身资源和发展条件的限制,还受到来自外部构成合作资源的获得可能性条件的影响,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支持力度的制约。以期能够对我国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有所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