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葬是人类灵魂观念产生之后有意建造一种特殊的建筑。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时期的墓葬也具有各自的时代特点。腰坑葬俗是商周时期墓葬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这种特征的墓葬,我们称之为腰坑墓。腰坑作为墓葬的特殊一种结构,是指在其墓底中部,一般位于墓主人腰下的位置,挖一个坑,坑内放置有一定寓意的物品。以前,由于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做的不多,提起腰坑墓葬一般都会将其与中原地区的商墓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地区都发现了这种墓葬,不仅时代有早晚之分,腰坑形状、内置物品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几乎收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腰坑墓葬研究的所有成果,对腰坑墓葬及葬俗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论述,不仅肯定了当前的研究阶段,并对这一课题的深入提出了建议。另外,还对腰坑墓葬的其他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接下来,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对山东地区的腰坑墓葬进行论述。山东地区的腰坑墓葬最早出现是在商代中期偏晚阶段,地点在泰沂山区北部的大辛庄遗址。通过比较,这批腰坑墓的文化属性与土著文化不同,而与中原地区的商墓无异,结合有关文献典籍记载,这是伴随商文化的东渐由中原地区传播而来,此时与中原地区腰坑葬俗盛行开始的时间相差不大。至西周早期偏晚阶段,这种在墓底设置腰坑的作法仅流行在商代晚期的商文化势力范围区或商王朝的臣属国统治阶层,腰坑的形式与商代晚期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西周中期,这一葬俗出现了暂时的消衰,也就是说,此前腰坑葬俗特别盛行的地区都出现腰坑墓葬锐减的现象。不过,在山东半岛的北部发现此期的腰坑墓,其葬俗的表现形式、随葬器物等与之前的十分相似,这当是腰坑葬俗的一次远距离传播。及至西周晚期,腰坑葬俗似乎又重新盛行,流行范围也开始扩大,另外,形状上也发生了某些变化。西周晚期至战国早期是山东地区腰坑葬俗最为盛行的时期。就流行范围来讲,几乎覆盖了山东各地,腰坑中放置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门。战国中期以后才逐渐消失。与中原等周边地区相比,山东地区的腰坑葬俗流行时间较长,盛行时间晚,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是山东地区腰坑葬俗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从葬俗文化含义角度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做了梳理,运用了一些新材料对以往观点再加诠释,同时,也提出一些观点,比如这一章节的结构大致分成两个小部分,既腰坑的含义和坑内殉物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