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生交往效能感的量表编制与现状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理论研究部分,文章从“师生交往”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师生交往效能感的实质与结构,将师生交往效能感定义为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在什么水平上与完成与学生的交往活动的判断。师生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可以从群体交往效能感和个体交往效能感两个维度进行概括。在实证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思,我们编制了《中学教师师生交往效能感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预测、对其结构、效度、信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采用《中学教师师生交往效能感问卷》为研究工具,以福建省8所中学和来自全省的教育硕士共352名中学教师为被试对中学教师的师生交往效能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师生交往效能感问卷由群体交往效能感和个体交往效能感两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2)总体上,中学教师的师生交往效能感处于中等稍微偏上的水平,仍有待提高和发展;(3)在群体交往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20—30岁教师的群体交往效能感显著低于31-40岁教师。在个体交往效能感和总交往效能感上,性别和年龄间、性别和学校类型间交互作用均显著,20—30岁、31—40岁的男教师在个体交往效能感上均显著高于40岁以上的男教师,男教师在总交往效能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女教师在个体交往效能感和总交往效能感均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个体交往效能感和总交往效能感上,男、女教师均不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4)在群体交往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教龄为1-5年教师的群体交往效能感显著低于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在群体交往效能感上,教龄和班主任是否间、教龄学历和班主任是否间交互作用均显著。教龄为1-5年的班主任低于教龄为6-10年、11-15年、16年以上的班主任,非班主任教师在群体交往效能上不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本科学历的班主任、大专学历的班主任与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非班主任均不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5)在群体交往效能上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农村教师的群体交往效能显著高于县城教师的交往效能。在群体交往效能上,所教科目和地区间、学历、所教科目和地区间交互作用均显著,农村、县城和城市教师均不存在显著的所教科目差异,对于不同地区的大专、本科学历老师来说,均不存在显著的所教科目差异。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伴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的不断深入前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
随着市场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场竞争就是企业间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不惜用重金去吸引、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