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往今来,全球气候存在显著的变化。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气候的变化也趋向于恶劣发展。近几十年以来的全球性气候变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从而使大气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减缓气候急剧变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控制住可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早在1997年12月份,为了缓解气候变暖问题,由149个国家和地区授意的《京都议定书》通过,主要内容便是限制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要求发达国家必须要在2012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2%。至2009年,中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正式的提出了我国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减排指标,允诺至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减少40%-50%,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这一承诺的实现,我国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计划时,将碳减排指标作为硬性指标收入进计划中,旨在能形成我国经济优化升级的长期有效机制。在各种温室气体中,对温室效应产生作用最强的便是二氧化碳,其影响高达56%。研究碳排放量的各类因素如何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战略和政策,对改善气候的恶劣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低碳方面的技术进步是大力发展经济低碳化的前提,是推进低碳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若想要达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大力推进低经济低碳化,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和利用,特别是低碳运用方面的研发。
本文试图深入研究碳排放量与技术进步的作用关系。使用2005-2015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探索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同时对研究此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归纳和整理,随后对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从本质上上剖析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效应研究。界定了碳排放量和技术进步在本文中的意义,主要是运用碳排放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同时说明了技术进步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碳排放的现状,运用IPCC的方法估测了碳排放量,然后对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估算出了各省的技术进步。最后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中部六省的技术进步与碳排放量,选用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我国中部六省各省的碳排放量在2005-2015之间逐年递增,而山西省的总量居首。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时发现,只有安徽和湖南存在技术退步的现象。中部六省的技术进步差距较为显著,而效率变化的差距较小,则 TFP的增长对技术变化的依赖性很大。第二,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我国中部六省的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对碳减排是有负面影响的,即人均GDP的增加和第二产业占主导作用越强的产业结构会增加碳排放,其中,以第二产业占主导作用的产业结构对碳减排的阻碍最大;人口规模对碳减排的影响是正面的,但是程度较弱,即人口规模虽然可以减少碳排放,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几个变量中绝对值最高的,这说明技术进步抑制作用很大,最能有效的促进碳减排。
最后,本文还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积极的发展现代服务业,让产业结构从以工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降低能耗水平,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开发新能源,支持各省高新区的工作,积极研发高新技术,大力推动以新能源应用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全国其他省市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因地制宜的应用于本地区,同时建立监督机制,让技术得到有效利用;规范企业的碳排放,各省份要约束好范围内的企业的碳排放,做到管束有力和监督有力。
本文试图深入研究碳排放量与技术进步的作用关系。使用2005-2015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探索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同时对研究此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归纳和整理,随后对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从本质上上剖析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效应研究。界定了碳排放量和技术进步在本文中的意义,主要是运用碳排放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同时说明了技术进步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碳排放的现状,运用IPCC的方法估测了碳排放量,然后对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估算出了各省的技术进步。最后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中部六省的技术进步与碳排放量,选用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我国中部六省各省的碳排放量在2005-2015之间逐年递增,而山西省的总量居首。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时发现,只有安徽和湖南存在技术退步的现象。中部六省的技术进步差距较为显著,而效率变化的差距较小,则 TFP的增长对技术变化的依赖性很大。第二,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我国中部六省的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对碳减排是有负面影响的,即人均GDP的增加和第二产业占主导作用越强的产业结构会增加碳排放,其中,以第二产业占主导作用的产业结构对碳减排的阻碍最大;人口规模对碳减排的影响是正面的,但是程度较弱,即人口规模虽然可以减少碳排放,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几个变量中绝对值最高的,这说明技术进步抑制作用很大,最能有效的促进碳减排。
最后,本文还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积极的发展现代服务业,让产业结构从以工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降低能耗水平,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开发新能源,支持各省高新区的工作,积极研发高新技术,大力推动以新能源应用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全国其他省市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因地制宜的应用于本地区,同时建立监督机制,让技术得到有效利用;规范企业的碳排放,各省份要约束好范围内的企业的碳排放,做到管束有力和监督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