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通脊肉水分迁移动力学及腊肉烘烤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腊肉生产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腊肉进一步发展。作为腊肉生产中非常关键的工序,烘烤中存在的问题也最为严重,如表皮结痂,水分不易通过表皮蒸发出去;产品外硬内软,影响产品质量;烘烤效率低下,浪费能源等。 为解决腊肉烘烤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猪通脊肉脱水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特性以及脱水后体积变化规律;应用前人研究其他物料总结出来的模型,拟合了猪通脊肉的干燥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在此理论基础之上,根据猪通脊肉脱水特征,对腊肉烘烤工序进行了改进,不仅达到了烘烤的要求,而且产品色泽、质地和口感都有明显提高。 研究表明,猪通脊肉脱水为单一降率干燥过程,完全受内部水分迁移控制;温度是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扩散系数是温度的函数;风速是影响体积收缩的主要因素,体积收缩系数与水分含量线性相关;改良Henderson-Pabis模型MR=aexp(-kt)+bexp(-gt)+cexp(-ht)为干燥曲线的最优模型,而Henderson模型Aw=1-exp(-ATMB)对等温线的拟合程度最高。最后提出了三段式腊肉烘烤工艺:(1)预热:温度40℃、相对湿度≥90%、2h;(2)高温低湿:温度70℃、相对湿度40%,30min;(3)低温高湿:温度40℃、相对湿度60%、17h。所获得的腊肉终产品微生物安全水分含量为25%~35%。
其他文献
γ-亚麻酸(γ-linolenicacid,GLA)是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花生四烯酸(ARA)和前列腺素(PG)、血栓素A2(TxA2)和白三烯(LT)的直接前体,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参与细胞膜的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几年来,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以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已经不仅仅是我国需要面临的严重问题,更是全世界讨论的重要课题。换热器作为一种
浆果类水果包括桑葚,草莓,树莓等。其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被誉为“第三代水果”。草莓、桑葚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其鲜果在在
我国作为一个煤炭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燃煤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然而,由于我国的煤含有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以及单质硫等易污染的物质。控制燃煤过程污染物排放刻不容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针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罚款政策,只可能越来越严格。排污费用的大幅上涨将不可避免对电厂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冲击。新的形势对电厂的排污治理带来了新的要求,深度污染物治理虽然可以降低排污费用,但是另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采用复合酶水解青鳞鱼蛋白的条件及水解产物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并尝试开发复合酸奶制品,为低值鱼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超临界机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大部分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以机炉模型为控制对象,忽略了发电机的动态特性,割裂了发电单元和电网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