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痤疮是一种与性腺的内分泌功能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严重影响着人的美容和身心健康。痤疮不仅是躯体疾病,其在社交、心理、情绪等方面对患者的影响,不亚于严重的哮喘、癫痫、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痤疮患者很容易发生情绪低落,容易焦虑和愤怒,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身疾病,它潜在地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运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囊肿结节型痤疮,主要由于粉刺日久,毒热之邪直接侵入,或热邪、湿热之邪郁久化毒,毒热之邪互结于粉刺部位,导致化脓,红肿热痛,即形成囊肿型痤疮;或湿邪日久凝而化痰,湿热或痰热郁久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再与痰邪相结,痰瘀阻于局部,形成结节。总之,在此类型痤疮的病变过程中,“痰热瘀毒郁结”是其主要病因病机。现代医学主要从雄激素、皮脂溢出受阻、细菌感染、毛囊角化过度、体内微量元素及生化成分、遗传、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研究及大量临床病历的总结基础上,将66例囊肿结节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单纯针刺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主穴: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余随证配穴。治疗组取主穴得气后,于主穴处温针灸,每次1壮,时间约30min。对照组:针刺同样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针用补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临床观察结果如下:1.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疗效,治疗后两组面部皮损的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针疗法较单纯针刺对皮损减少疗效更为明显。2.研究发现,治疗组对痤疮皮损的压痛、潮红、囊肿、结节方面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疗法对患者皮损的改善较单纯针刺法更为显著。3.在面部皮损的炎症改善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针疗法对改善面部皮损炎症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针刺法。4.体质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温针组的症状积分与单纯针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针组对于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针刺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体质改善,患者面部的皮损也逐渐好转,皮损减少率和症状改善成正比。温灸疗法在改善痤疮的同时对伴发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温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针刺组,且复发的皮损也较针刺组少,形态破坏小。结论:1.针刺可以减少痤疮患者面部的皮损,改善皮损的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的炎症,但温针灸在对患者皮损的改善,防止复发等方面较单纯针刺组具有更为明显、稳定、持久的作用。2.温针灸与单纯针刺在治疗初期均着重:于先改善患者体质,因此皮损减少较为缓慢,治疗1-2个疗程后,由于温针灸在改善患者体质及症状方面力度大于单纯针刺,其对囊肿、结节的透发力度更大,温针组的皮损如囊肿、结节透发较单纯针刺组迅速,皮损减少也相应较快,两组疗效及疗程出现显著差异。而且温灸疗法在改善痤疮的同时对伴发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温针灸在改善患者体质及症状方面力度大于单纯针刺,因此疗效更为稳定持久,其复发率明显低于针刺组。4.本研究发现艾火非燥,而是一种非常温和的治疗方法,可使痤疮透发,邪有出路。对于热证,本研究从痤疮入手,以期更好地将艾灸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