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炎症反应参与的心肌缺血坏死是ACS最基本的病理改变。TL1A是新近发现的TNFSF成员,通过与其受体DR3、DcR3结合,在炎症反应、细胞增生/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通过以下三部分探讨TL1A、DR3、DcR3与心肌缺血坏死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第一部分 冠心病冠状动脉内血与外周血可溶性TL1A、DR3、DcR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冠脉内血和外周血TL1A、DR3、DcR3、hs-CRP、MPO和IL-10的浓度,进行2年随访,做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ACS预后及作用机制。方法1.患者分对照组、UA组、STEMI急诊组、STEMI择期组、NSTEMI急诊组NSTEMI择期组共6组,冠脉造影前冠脉内和外周采血。2.通过ELISA检测TL1A、DR3、DcR3、hs-CRP、MPO和IL-10水平。3.随访2年,记录MACE事件。4.将TL1A、DR3、DcR3与①hs-CRP、MPO、IL-10②患者高危临床事件指标③Syntax评分④MACE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STEMI组和NSTEMI组的急诊组冠脉内和外周血的TL1A、DR3浓度升高,DcR3浓度降低,且冠脉内外指标浓度有差异(P<0.05)。hs-CRP、MPO升高,IL-10降低,但冠脉内外指标浓度无差异(P>0.05)。2.TL1A、DR3、DcR3与①hs-CRP、MPO、IL-10②患者高危临床事件指标③MACE有相关性(P<0.05),与Syntax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TL1A及其受体DR3、DcR3参与ACS的发生发展过程。第二部分 TLIA及其受体DR3、DcR3在大鼠心肌缺血坏死后的表达目的观察TL1A、DR3、DcR3在大鼠AMI后的表达,探讨它们在急性心肌缺血坏死过程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分 8 组(control、sham、3h、12h、3d、7d、14d、28d)。检测血清cTnI、MB浓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通过改良Masson染色检测心梗面积、qPCR检测TL1A、DR3、DcR3 mRNA转录、免疫组化检测TL1A、Western blot检测TL1A、DR3、DcR3 蛋白表达和ELISA检测hs-CRP,MPO、IL-10 浓度。结果1.大鼠AMI后梗死面积、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P<0.05),LVSP、±dp/dtmax、LVFS%降低(P<0.05),LVEDP、LVEDS、LVEDD升高(P<0.05)。2.心梗后TL1A、DR3表达升高,hs-CRP、MPO及cTnI/MB浓度升高,DcR3表达降低,IL-10浓度降低(P<0.001)。结论TL1A、DR3、DcR3通过炎症反应参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坏死过程。第三部分 抗TL1A抗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坏死的的影响目的通过抗TL1A抗体干预AMI模型大鼠,探讨抗TL1A抗体对其影响及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分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使用抗TLIA抗体干预。余同第二部分。结果1.中、高剂量组的 LVSP、±:dp/dtmax、LVFS%及 IL-10 升高(P<0.05),LVEDP、LVEDS、LVEDD、左室梗死区面积、心肌纤维化程度及TL1A mRNA、hs-CRP、MPO和TL1A蛋白表达降低(P<0.05)。2.中、高剂量组的 TL1A 与 LVSP、±dp/dtmax、LVEDP、MPO、hs-CRP、IL-10有相关性(P<0.05)。结论抗TLIA抗体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控制心肌缺血坏死的发生发展,TL1A可能是干预缺血心肌潜在的新靶点。